名家筆陣:華須強化科技 破美束縛

中美貿易爭端近月不斷升溫。美國六月公布一份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徵稅清單,北京也宣布通過一份相同價值的美國進口商徵稅清單進行反擊。美國總統特朗普隨即威脅將對2,0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10%的關稅,並宣稱若中國再反制,美國將對另外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

特朗普作出如此冒進的言論,並非無的放矢,一七年美國從中國進口5,056億美元,這意味着90%商品將有機會被加徵關稅。然而,一七年中國從美國進口僅1,303億美元,中國就算對所有美國進口商品加徵關稅,由於兩國之間進口金額懸殊,故在貨物貿易領域中國無法實施同等反制。

不過,中國還有其他反制措施,美國跨國公司在華投資規模遠高於中國對美國投資,按美國經濟分析局統計,一五年美國跨國公司在華子公司擁有總資產6,270億美元,年銷售額4,815億美元,遠高於中國在美子公司總資產1,668億美元和年銷售額256億美元。若雙方均採取措施限制跨國公司活動,短期而言,美企面臨更大潛在損失。

阻撓經濟轉型工業升級

此外,從更全面角度看,中國對美國擁貿易順差,但對日本、南韓及澳洲保持貿易逆差,若中國要減少貿易戰對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影響,可減少從這些國家的進口,降低貿易逆差。

倫敦研究公司凱投宏觀認為,就算美國向中國總值1,500億美元的產品徵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只低於半個百分點。

因此,貿易戰問題核心不僅在於貿易和經濟增長方面,而是在於中國長遠經濟轉型和工業升級。只要留意美國對中國商品徵稅清單的具體內容,不難發現這份清單針對「工業重要技術」商品,其中包括「中國製造2025」計劃有關產品。

「中國製造2025」公布於一五年,中國想要通過這項計劃,在十年內從製造大國發展為製造強國。自○七年金融危機以來,西方國家開始反思「去工業化」弊端,並紛開啟「再工業化」進程。重點放在以人工智能、通訊等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此背景下,各國提出不同戰略搶奪先機,如美國提出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德國提出工業4.0戰略、日本提出工業價值鏈戰略。

美國一直認為「中國製造2025」計劃會使中國在一些新興產業上為本國企業提供政策傾斜,長遠有可能威脅美國高端工業的傳統地位。數月前發生的「中興事件」表面看來是中國將內含美國製造的受限類配件和軟件產品出口到伊朗,為此中興要承擔巨額罰款和面對最大打擊的「晶片禁售令」。

美勢推方案 禁投資高科

「中興事件」只是貿易戰前奏,美國最終目的不但是解決貿易逆差,而是要牽制中國高端科技產業的發展,美國牽制行動不止於此,市場預期美國短期內將公布中國企業被禁投資美國高科技產業的方案。

儘管不少分析認為美國掀起貿易戰令中美兩敗俱傷,但貿易戰顯然符合美國高端製造業的利益。中國要擺脫美國牽制別無他法,只有在研發方面加大投入,從應用高端科技轉移提升基礎研究,自行開發及生產高質晶片和相關高端科技零部件,才是長遠之計。

鄺志良

香港公開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院長及經濟學教授

作者:鄺志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