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經濟改變供需 國際油價難翻身

自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俄羅斯達成減產協議後,全球過剩的原油庫存得以消減,國際油價重返兩年高位。然而,新經濟迅速發展,能源的應用和供應起着結構性變化,投資者不能再以「一本通書睇到老」的心態來看待油價走勢。諸如減產或產油國內部反腐等消息,只能短暫刺激油價,卻未能改變中長期供需失衡,更遑論要帶動油價重返歷史高位。

全球新經濟的快速冒起,正從多方面挑戰油價。首先,在應用方面,新經濟有利節省石油使用量,提升能源效率,油價亦因此無大漲誘因。過去傳統經濟過於依賴天然資源,新經濟崛起下,如數字化、軟件及服務業發展,改變了經濟與原油的關係,大數據的應用,更被視為未來的「新石油」。

再以消費品為例,電動汽車生產技術日趨成熟,配以自動駕駛以及共享汽車等發展,有研究顯示,到了二○四○年,電動車每日將可減省約八百萬桶原油需求。可見能源應用上的轉變,直接影響原油的中長期需求。

其次,生產技術的創新,亦為油價帶來挑戰。典型例子是美國開採頁岩油技術日趨成熟,直接衝擊石油的地位。早前OPEC公布的世界石油展望報告便預期,到二○二一年,北美頁岩油產量將激增至每日七百五十萬桶。再者,特朗普政府主張美國優先政策,將鼓勵油商加大原油開發力度,並擴大頁岩油的生產。可見在美國整體油產大增下,將威脅OPEC及其他主要產油國對國際原油市場的定價權。

此外,能源生產愈來愈重視多元化、高效率、潔淨、安全等元素,潔淨能源的快速發展,正在搶佔化石能源的市佔率,其中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費國──中國,便定下到二○三○年非化石能源佔消費總量比例達兩成的目標。

以長線眼光看,原油供應增、需求降的格局已成。市場關注本月底舉行的OPEC年度會議,會否將減產協議期限延至明年六月,甚至明年底。不過,基於各國的財政考慮,OPEC成員國對延長減產未必會有共識。即使今次能達成協議,相信充其量只可令油價穩定在某一水平,卻不足以扭轉整個長期供需格局。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最新資料,該機構將今、明兩年全球原油需求增長預測下調每日十萬桶,至分別為每日一百五十萬桶及一百三十萬桶,除非OPEC與其他產油國聯手採取極端非常規措施應對,否則要在明年恢復油市平衡,恐怕只是產油國一廂情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