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A股市場的行情表現出嚴重的兩極分化走勢。在滬綜指總體平穩的情況下,以優質藍籌股為代表的「漂亮50」走出節節高升的走勢,其中貴州茅台(600519.SH)、雲南白藥(000538.SZ)等個股更是接連創出歷史新高。除「漂亮50」外的「要命3000」卻連連下挫,其中三分之二的個股股價低於一五年到一六年股災時的低點,更有超過150隻個股股價低於1,849點這歷史大底時低點。
對於A股市場的這種走勢,有輿論將其稱為是「A股港股化」。本人以為,這種說法並不合適,是對「A股港股化」過於表面、過於狹隘的一種理解。
應該說,香港股市確實存在股票價格兩極分化現象,以主板為例,既有股價在270元以上的騰訊控股(00700),也有大量股價在1元以下的股票,股價最低的中建置地(00261)甚至僅1仙。但投資者應該看到的是,港股的這種股票價格的兩極化是長期形成的,而不是在某一個時期、某一個階段形成的。更不是像當下的A股市場,只有「漂亮50」才漂亮,其他的「要命3000」卻要投資者的命。
這種較長時間的「一九」分化,甚至還達不到「一九」比例的分化,不僅港股沒有,就是全世界都沒有,只有A股市場獨有。所以,不能簡單地將A股這種兩極化走勢狹隘地理解成「A股港股化」。而且,港股兩極化是一種市場行為,但A股的兩極化卻是一種行政干預,是投資者在股市面臨困境時的一種自保。
為甚麼說A股市場的兩極化是一種行政干預呢?因為今年以來,監管者對市場的監管進一步加強,股市能炒甚麼股、不能炒甚麼股,都受到監管者干預。除了藍籌股的炒作沒有受到管理層的打壓之外,其他任何題材任何股票的炒作,都受到管理層干預。
甚至就連有着實質性利好支撐的,被稱為是「國家大事、千年大計」的雄安概念股的炒作,都受到管理層打壓。如此一來,市場資金只能集中到藍籌身上。因此,這種對藍籌的炒作,很大程度上是管理層行政干預的結果,同時也是市場資金在股市困難時期的一種自保行為,即抱團取暖。所以,A股市場的這種兩極化走勢顯然不能認為是「A股港股化」。
實際上,正是由於A股的兩極化帶着強烈的行政色彩,所以這種兩極化也並非是價值投資的選擇。這與港股也是存在着很大的不同。
港股的兩極化,基本上可以認為是價值投資的結果,但當下A股的兩極化顯然並非如此,不僅被打壓的個股很多都是被市場錯殺,而且就是市場對「漂亮50」的炒作,也是一種投機炒作行為,與市場對其他題材股的炒作並沒有任何本質上的不同,只不過是以價值投資的名義所進行的炒作而已,只不過是將炒作的題材換成了「業績項」。
正是在這種炒作下,「漂亮50」股的A股價格遠遠超過了H股的價格。就連工行(601398.SH)、建行(601939.SH)這樣的銀行股,溢價也在20%以上。因此,A股市場的兩極化很大程度上與「A股港股化」無關,它仍然還是一種「投機炒作化」。
獨立財經評論員 皮海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