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七國集團(G7)峰會召開前夕,超過200名各國前政要發表聯署信,敦促G7成員國幫助窮國接種疫苗,當中包括英國前首相白高敦和貝理雅等。聯署信強調,援助行動並非「慈善行為」,而是符合所有國家的戰略利益。
今次並非世界領袖首次呼籲富國在抗擊疫情上付出更大努力,法國總統馬克龍月前就表示,現時歐洲每6個人便有一人接種了最少一劑疫苗;反觀非洲,每100人只有一人接種了一劑疫苗,情況不能接受,富國應向有需要地區輸出更多疫苗。世衞組織亦指出,由於近20個非洲國家已用了COVAX(疫苗全球獲取機制)超過三分之二的疫苗,疫苗短缺情況若得不到改善,非洲大陸將迎來第3波疫情大爆發。
比起美國宣稱要「團結民主國家抵制中俄」,前政要們主張富國向窮國伸出援手,無疑更有建設性,然而理想很豐滿,現實卻很骨感。《紐約時報》發表文章,指全球疫苗分配已呈極度失衡的趨勢,普遍接種疫苗的國家,可能會切斷與接種率低國家之間的人員往來,從而形成「疫苗種族隔離」。事實上,從大部分西方國家只承諾向COVAX投入資金,卻不願放棄本國囤積的疫苗,可以看到發達國家以鄰為壑的態度。
在發表聯署信的前政要們看來,疫苗援助行動的確符合所有國家的戰略利益,用白高敦的話來說,「每個英國人每周拿出30便士,等於購買了一份世界上最好的保險」,划算得很,但對如今在位的政客們而言,他們所要的並非最好,而是最便宜的保險,那就是乾脆對打不起疫苗的國家關上大門:你們作為廉價工廠帶來的「物流」,我們無任歡迎,但說到可能增加播疫風險的「人流」,則是免問。非洲國家就不去說它了,獲西方認證為「民主國家」的印度,之前抗疫求援美國備受冷遇,等到當地疫情一發不可收拾,美國卻第一時間實施嚴格入境限制。
當然,前政要們唱高調,某程度也是在「刷存在感」,如果他們今天仍然在位,誰能保證他們不會照樣搞「疫苗種族隔離」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