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望落空成定局 歐盟委過奧巴馬

美國總統奧巴馬於競選期間及上任之初,於歐洲享有非凡的叫座力,他當選前於柏林發表的演講就吸引逾廿萬人駐足聆聽,「新甘迺迪」之名不脛而走。不過,隨着奧巴馬上任後美歐在氣候變化以至刺激經濟等問題上分歧愈見明顯,奧巴馬在歐洲領袖心目中的地位,猶如他在美國本土的民望一樣每況愈下。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昨日公開表示,奧巴馬與歐洲的合作關係,尚未發揮出應有潛力。

華府與歐盟之間的矛盾,可追溯至布殊時代美國牽頭攻伊的單邊行動,以及華府將大批恐怖嫌犯關押在關塔那摩灣監獄的反恐戰略,奧巴馬尚未當選就令歐洲各地引頸以盼,人們還不是寄望奧巴馬能帶來改變,改善跨大西洋合作關係。憧憬還憧憬,奧巴馬上任後固然展現與布殊截然不同的領導風格,惟華府外交路向未見重大轉變,期望變成失望是遲早的事。

歐盟內部亦多分歧

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峰會未能收預期效果,奧巴馬在最後一刻促成的草案被一些歐洲媒體稱為政治化妝伎倆,當時巴羅佐毫不避忌指草案有比沒有好,他不會掩飾自己的失望。事實上,即使歐盟內部對減排也是分歧處處,巴羅佐怨奧巴馬未能領導全球促成更具意義的草案,多少有點委過他人的況味。有美方人士替奧巴馬辯護,指歐盟對奧巴馬期望高得不切實際。

早前召開的G20峰會,美歐在全球經濟復甦問題上見解南轅北轍,令美歐之間的矛盾變得更為尖銳,巴羅佐稱美歐合作有餘未盡,與此不無關係。俗語有云講錢傷感情,放諸國際社會亦然,美國呼籲各國採取「先復甦後削赤」策略,惟恐歐洲各國削赤妨礙全球經濟復甦,但歐洲卻有本難唸的經,以德國為首的歐洲國家擺出先滅赤減債的刻苦戰士形象。

美國主張「先花錢」雖說以史為鑑,但無疑令那些準備大刀闊斧削赤的歐盟國家承受更大政治壓力。對於奧巴馬呼籲歐洲投放更多資金刺激經濟,德國一官員回應:「若滅赤措施觸發街頭示威,示威者將會高喊奧巴馬這番話,你道我們有何感想?」

期望奧巴馬上台後美歐之間的矛盾迎刃而解,根本不切實際。美方人士指歐盟的外交政策機關仍未完善,影響美歐溝通,會否暗示問題出在歐盟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