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之行:公屋為本不可動搖

林鄭月娥首份施政報告發表之後,最受社會關注的還是房屋問題,這與前幾任政府的情況相若,始終安居是民生事項的首務,對基層市民及中產階層而言,住屋與置業同樣重要。施政報告建議大幅增加及「恒常化」綠置居,並逐步取代出租公屋,引起爭議,勢所難免。

經過各界理性分析及積極回應,社會的意見逐步明朗。主流民意認同綠置居確有可取之處,可滿足公屋富戶置業的訴求,有助社會上流,但前提是房策必須首先照顧等候「上樓」的基層市民,以及居住環境惡劣的劏房戶。

綠置居為公屋住戶的綠表人士用可以負擔得起的售價購置新屋而變身成為業主,令新買入的物業成為資產,其社會地位亦進身為中產人士。從政府促進社會穩定的層次看,市民置業有助增加歸屬感,毋庸置疑。

問題是,倘若綠置居的確立及發展以遏抑甚至削弱出租公屋為代價,令政府多年來對基層市民這道安全網的承諾受到懷疑,則房策恐怕得不償失,甚至令政局滋生不穩定因素,是政府必須審慎掂量的大事。

施政報告對土地供應這個關鍵領域着墨不多,業界認為未來「土地供應委員會」提交的建議與上屆政府的定位應該相去不遠,關鍵是政府的決心與執行力。在土地供應這個課題有欠明朗之際,房策的重大轉變應依靠房委會這個行之有效的機制,來做好檢討及帶領社會討論的工作,政府切忌一廂情願想當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