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創新高 發財須立品

世界上許多國家和地區陷入財困泥沼難以自拔,香港卻非常幸運,庫房有如豬籠入水。上個財政年度,本港稅收又創出新高,達二千零九十億元,較對上一個年度增加一成七,其中入息及利得稅上升一成六,印花稅上升兩成,遠遠超過同期經濟增長率。

經濟好,稅收水漲船高,這是順理成章的事。由於包括稅收在內的各項收入增加,上年度由財政司司長曾俊華當初預測的二百五十億元財政赤字,轉為逾七百五十億元盈餘,兩者相差逾千億元,曾俊華因此一舉超越前財爺唐英年,在錯估方面創出歷史新高。須知財政預算案是施政的重要依據,如果年年預算與實際收支狀況相差萬里,淪為失算、胡算、瞎算,預算案不僅失去應有的意義,也勢必令施政出現偏差。

本港稅基狹窄,在三百七十萬就業人口中,僅三分之一交稅,中產是交稅主力,稅收增加,意味着中產的貢獻和負擔增加,所以每到交稅期,都是他們最痛苦的時候。有人說,中產吃的是草,擠的是奶,並非沒有道理。事實上,本港稅階、稅率已多年不變,如今是否應該調整?供養子女及父母免稅額是否應該增加?每次預算案派糖,中產總是抱怨自己遭忽視,這是否公平?

在庫房收入不斷上升之際,窮人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官富民窮的矛盾更形突出。港府沒有那麼富有的時候,社會矛盾和民間怨氣相對緩和,反而隨着庫房愈來愈充裕,深層次矛盾卻不斷激化,這實在是莫大的諷刺。問題其實不在於錢多作怪,而在於港府甘當守財奴,將《基本法》規定的量入為出,變成有入不出或者多入少出,回歸初期,港府外匯加財政儲備不過六千億元,十多年間增至二萬多億元,同期香港經濟增長僅約五成,兩者根本不成比例。輕財足以聚人,量寬足以得人,只知聚斂財富卻不懂得使用,無論有多少錢,都不過是一堆空洞的數字。

取之於民,用之於民,財政儲備並不是愈多愈好,庫房裏的一分一毫都應該用得其所。正如有人建議,港府應該擴大開支,如增加教育、醫療、福利、扶貧方面的撥款,這不僅能刺激經濟增長,也是社會財富再分配的重要手段,有助收窄貧富懸殊,紓緩社會矛盾。尤其是目前通脹升溫,衣食住行樣樣加價,莫說基層市民,中產人士也被壓得喘不過氣,適當推出扶貧紓困措施,還富於民,天經地義!

有錢是好事,有錢也好辦事,目前經濟增長勢頭良好,庫房充實,港府更應該作出承擔,考慮推動一些長遠的政策例如十五年免費教育、全民退休保障等,而不能老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以一次性措施應付民意。香港是富裕的地方,政府庫房之富足,足以令許多國家及地區羨慕不已,但港人卻沒有其他發達地區人民所享受的福利,這是無論如何也說不過去的。

如果說,巧婦難為無米炊是一種無奈,那麼,港府坐擁金山銀山卻仍然無法成炊,那就不僅是可悲,而且可恥。

Money18免費即秒股票報價網站現推出8升級功能,財經資訊,實時實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