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主氣為暑,暑性炎熱,屬陽邪,有上升和發散特性,故此飲食應以平淡為原則,重點在於清熱消暑、養心安神和補氣養陰。另外長夏氣候偏濕,宜健脾利濕。「善治藥者,不如善治食」選擇適合的膳食,才能養生、防病的效果。
暑為盛夏炎熱之氣,致病特點多見一系列實熱症狀,如發熱、煩躁、目赤等,故在夏天,宜常吃清熱解暑的食物,如西瓜、冬瓜仁和蓮葉等。暑性升散,可使人之腠理開泄,容易出汗,可造成傷陰或以導致氣虛,甚至形成傷津耗氣,即氣陰兩虛的證候,如疲倦乏力、氣短、口渴多飲和舌紅少津等。故此飲食應避免生冷及燥熱食物以維護脾胃之氣陰,並可服黃芪、西洋參和太子參等補氣養陰之品。暑邪有上升和發散的特性,《溫熱經緯》說:「暑邪易入心經」,其上升之性易上犯頭目,內擾心神,致心神不安,因此應常吃養心安神之品,如蓮子、百合、茯苓、小麥、柏子仁等,以令人心氣平和,少受熱擾心神的困擾。
夏天最後一個月是長夏(陰曆六月,陽陰七、八月),通於脾屬土。但長夏氣候偏濕,而脾則喜燥惡濕,人易感受濕邪傷脾胃,故長夏應以健脾祛濕為主,飲食宜多吃豆類健脾利濕,如綠豆、白扁豆、赤小豆、荷蘭豆、豌豆、青豆、黑豆和薏苡仁等。此外,白朮和山藥也是健脾的常用食物,薄荷、藿香、荷葉飯和生薑等更有芳香醒脾的作用。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推廣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