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孩何謂偏瘦偏矮?本港一直採用九三年衞生署及中文大學等製作的生長數據調查為量度標準,至○七年時,世界衞生組織訂下另一量度標準。中大一項研究發現,若使用○七年量度標準,被診斷身材矮小的港童會增加近一倍,體重過輕者亦多出一倍半,標準有過緊之嫌,認為九三年本地生長標準更合港童。衞生署學生健康服務現用九三年標準,但有註冊營養師兩者兼用,連腰圍也分析。
註冊營養師史曼媚指出,本港九三年標準以量度小孩的身高、年齡及體重,再畫出生長圖作分析,但二○○七年世衞標準會配合BMI(身高體重指數)、腰圍、脂肪分布等作分析。中大日前在《香港醫學雜誌》發表研究,研究團隊於○五至○六年搜集一萬四千八百四十二人資料,分成六至十歲兒童及十一至十八歲青少年兩組別,再與一九九三年及二○○七年兩標準作比較。
結果發現有百分之一點八人被九三年標準推斷為過矮,但按○七年標準確定為過矮則有百分之三點二。青少年組別中有百分之三點五人被九三年標準推斷為過輕,但○七年標準竟得出百分之九人過輕。另外,如以○七年標準取代九三年,被診斷為過肥者則多近兩成。研究認為,世衞○七年標準是根據七十年代美國資料製成,會增加醫療服務重擔及引起家長憂慮,使用本地九三年標準會更適合港童。
衞生署稱學生健康服務現根據九三年中大、衞生署及醫管局合作的華人兒童生長數據調查,為小一至中七學生做健康檢查。○七至○八學年,過重學生有九萬九千七百多人,過輕及過矮學生有一萬二千多人及九千四百多人。○八至○九學年,過重有九萬八千多人,過輕及過矮學童分別有一萬一千多人及八千九百多人(見表)。
史曼媚指本港較多兒科醫生或營養師採用九三年標準,但是隨着現代小孩生活與飲食習慣轉變,她個人兼用兩個標準,還考慮遺傳性因素:「爸爸媽媽都係偏矮,小朋友當然好大機會生得細細粒」,腰圍分析也有助了解小孩患慢性疾病的風險。
記者戴碧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