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意為學生提供優質教育的直接資助計劃學校,因教育局監管不足下亂加學費,連累家長任由宰割。審計報告揭露,不少直資學校聲稱營運儲備不足而要加學費,但經審查後竟發現有學校的儲備多達三千多萬元,較預算多出六倍,根本無需要加學費,不少學校更甚至「諗縮數」沒有用盡學費減免名額。有家長炮轟教育局把關不力,要求當局翻查多年來的加學費紀錄,飭令多加學費的學校向家長「回水」。
直資學校計劃在一九九一學年開始推行,現時全港有七十二間直資學校,包括十一間小學、五十二間中學及九間中學暨小學,入讀直資的學生達六萬三千多人,當局給予直資學校經常性津貼預算為廿四億二千萬元,涉及巨額公帑使用。
最新一份審計報告指出,○九學年擬申請加學費的直資學校如申請加幅逾百分之七,或累積營運儲備超於全年營運開支,在申請加學費時須取得大多數家長同意,但審計署審查十八宗獲批准加學費的申請紀錄後發現,有六間學校取得家長同意時沒有向家長提供足夠證明及財務資料。
在卅宗獲批於○八學年加學費的申請中,有十四宗申請的學校預測在學年結束前,累積營運儲備不足以應付兩個月營運開支,審計署追查後發現,有八間學校的實際累積營運儲備較預測數字多出一倍;有三間學校預測會出現赤字,結果卻出現盈餘;亦有學校預測營運儲備只餘二千萬元,但實際盈餘卻高達八千一百萬元。
為免學生因家貧無法升讀直資學校,學校須撥出學費收入的一成作學費減免及獎學金計劃,審計署審查了六十七間直資學校在○八年度的帳目,發現有十四間學校的學費減免運用率僅為五成以下。審計署建議教育局審批直資學校的加學費申請時,確保學校提供充分合理的理據,並確保學校撥出規定經費作學費減免之用。
兒子在直資學校就讀的油尖旺區家長教師會聯會會長劉李偲嫣批評,部分直資學校亂加學費,加幅甚至高達五成,遠超家長負擔能力,她曾聽過有學校向家長說「如果吃力可考慮轉校」,劉李偲嫣要求教育局成立專責小組,翻查多年來的加學費紀錄,要求學校解釋加學費原因及財政狀況,並把多收學費發還予家長。
教育局發言人表示,教局接納審計署的建議,會仔細研究建議並適當跟進,教局現正在個別違規較嚴重的學校,採取加強的介入措施,一般的介入措施包括發出警告信、委任校董及向執法部門舉報,甚至停止學校的津貼,使有關學校喪失直資學校的身份。
教育局發言人補充說,學校可把毋須即時動用的款項存入根據《銀行業條例》發牌的銀行,作定期或儲蓄存款,但不得把款項用作任何投機性的投資,若學校投資失利,亦不得將任何虧損記入任何學校帳目內。當局於本月五日發出的通告列明,由於購置物業也涉及投資風險及可能帶來經濟損失,故當局不贊成直資學校運用非政府津貼來購置物業。發言人又強調,當直資學校保留大量盈餘或儲備時,應將減收學費作為最優先的考慮,使學生直接受惠。
在儲備充足下亂加學費
減少學費減免名額
將未經認可的開支列入政府經費
違規投資股票及基金
動用學校資金購買物業
高價售賣習作簿、校服、文具
向外租借校舍
接受服務供應商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