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腺腫脹兩周 患癌先兆

【本報訊】本港每年有近七百宗淋巴癌新症,患者多壯年發病,兩至三成患者在四十歲以下。有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指,淋巴癌的初期徵狀不明顯,包括氣喘及咳嗽等,患者亦會出現淋巴核脹大,但不少人只以為是「痰火核」,提醒市民如發現淋巴腺腫脹,並持續二至三星期,便應盡快求醫。

三十歲任職幼稚園教師的Tanga於四年前患淋巴癌,初時持續咳嗽三個多月,以為只是氣管敏感或哮喘,至睡覺時呼吸困難及冒冷汗,體重暴跌十九磅,向專科求診後赫然發現患第三期淋巴癌。她坦言從沒想過這般年輕便患癌症,幸得家人不離不棄,「媽媽每日帶三餐去醫院,二家姐學識每朝幫我打針,大家姐辭埋份工全天候喺醫院陪我。」她接受約兩年化療及標靶治療後已完全康復。

易與「痰火核」混淆

六十三歲的漢哥於九五年確診第四期淋巴癌,暴瘦近四十磅,衣服由加大碼變成中碼,最嚴重時腳軟至十碼也行不到,幸接受化療後康復,至今十三年未有復發,更不時到醫院做義工,以自身經歷勉勵其他患者。

香港血癌基金副主席兼血液腫瘤科專科醫生梁憲孫指,本港九成淋巴癌個案屬非何傑金氏淋巴癌,患者平均發病年齡約五十歲,四十歲以下則佔二至三成。醫學界估計淋巴癌成因與後天因素有關,包括接觸化學藥物、感染愛滋病或其他病毒等,大部分個案對化療反應良好,逾半數患者可根治,早期個案存活率達八成。他指該症初期徵狀不明顯,患者的腋下、頸部及腹股溝淋巴腺會腫大,但不少人以為是「痰火核」,提醒市民若發現淋巴腺持續腫大二至三星期,期間沒患感冒,便應盡快求醫及抽取組織化驗。

Money18新功能「18好路數」為你預測心水股票升跌機會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