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蠔種含膠量較多

海洋受微塑膠污染既成事實,除貝類海產外,去年教大亦發現六成野生烏頭體內含塑膠碎片,最高樣本高達八十粒。而本報檢測生蠔樣本當中,含膠量最高的樣本聲稱來自內地,但本地培殖的蠔苗稍高於海外樣本。本地漁業界直指,受影響海產大多來自內地,本地培殖海產相對較少污染,且需通過多重檢測才會推出市面。

本地品種海產污染減輕

「有膠嗰啲烏頭多數野生,本地養殖嗰啲應該好好多!」新界養魚協進會會長黎來就指,含膠的烏頭大多來自東海,膠藏內臟,惟市民不會食用烏頭內臟,而本地的烏頭不會用海水養,而是利用天然雨水,相對受污染輕微;反而絕大部分經內地引入的鯇魚,部分人會用魚腸來蒸蛋,若鯇魚都受膠污染,則建議市民亦不要食用魚腸以策安全。

香港蠔業集團創辦人陳樹鋒強調,現已逐漸棄用泥灘改用海水培殖蠔苗,該公司的蠔場所在的后海灣水域水質近年大有改善,在環團的研究中顯示微塑膠密集程度遠低於香港東部及吐露港,故此蠔受污染的程度亦相對較輕微,業界正着手研究如何令蠔避免受微塑膠影響,本地蠔有多重驗證及監測,故市民亦毋須太憂慮,反而內地的泥養蠔則要慎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