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三地情:中常委不再重要

過去在蔣經國、李登輝時代,以黨治國,國民黨中常委是權力核心機構,由制訂政策方針到推動貫徹,具有無上權威。馬英九上任後,中常委的選舉法改變了其重要性,由黨大會選舉,一年一任,政務官也不全進入中常委,在黨政分家下,黨機器與政府關係是以黨輔政,馬英九刻意淡化中常委的功能,消除外界以黨領政的疑慮。中常委功能職權大幅減退,有些人甚至說風涼話:在台灣不值錢,只有到大陸去騙騙老共,耀武揚威一下。

去年的中常委選舉,馬英九在端正黨內選舉風氣的招牌下,因賄選而取消再重新洗牌,或許如是之故,今年選舉超冷淡,僅三十八人登記競逐三十二席中常委,政務系統無人參選;即使馬英九一早投票,黨內仍說選情冷到極點。

目前國民黨以拚五都為首要任務,五都前景又不甚樂觀,故寄望中常委的選舉不要出亂子就好。去年中常委選舉送禮鬧得沸沸揚揚,最後透過全面改選平息風波,今年雖未傳出紛擾,但去年遭停權的捲土重來,高票當選。最令人訝異的是立委吳育昇,他經常在媒體前聲援馬英九,為他解說政策,被視為馬英九團隊的重要人物,卻竟然落選,這可歸咎於其努力不夠和緋聞案影響,更代表馬英九光環銳減。

爆料天王邱毅此次進身中常委,讓他多了個爆料之處;另外,在新任團隊中,便有二十多位是現任或前任民意代表,以立委居多。

中常委每年改選,重要性逐年遞減,以民代系統為主的中常會將淪為馬英九每周聽取國事建言的會議,決策位階江河日下。現有的府院黨運作架構,重心在行政部門,黨務系統未來轉為選舉機器,在行政中維持黨政分際,國民黨對中常委的編制為之淡然處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