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不斷宣傳市民須自我增值、提升競爭能力,公共圖書館服務卻不敷應用,市民擬透過閱讀自我增值亦困難重重。屯門區內屋苑與學校林立,但至今僅靠一個大型圖書館及兩個中小型圖書館提供服務,邊陲地區則只有流動圖書車「限時限刻」補給。區議員與立法會議員皆力斥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未有以人為本,杯水車薪式的圖書館服務無法滿足居民需求。
■記者 吳琰玲
屯門公共圖書館設於市中心,為區內唯一大型圖書館,館內長期座無虛席。至於另外兩個中小型圖書館──大興公共圖書館及蝴蝶邨公共圖書館則更「渴市」,每逢臨近開館時間,館外已大排長龍等候入館。惟邊陲地區如三聖邨、富泰邨及山景邨等地區,居民只靠每星期或每兩星期到訪的流動圖書車提供圖書服務。
居於龍門居的馮先生直言流動圖書館只在周五到訪,未能配合「打工仔」需要,如要前往屯門公共圖書館更大費周章,「要搭十分鐘,但架車班次好疏,次次去都要成半個鐘,好唔方便!」前往三聖邨的流動圖書車則會每兩星期到訪,但僅限於早上十時至一時提供服務,李女士直言大感不足,「學生同打工仔根本用唔到(服務),康文署咁安排都係盞嘥資源!」
「流動圖書車服務根本係九個蓋、十個煲,街坊喊破喉嚨,康文署都冇時間表話幾時加到服務!」屯門區議員陳雲生不滿康文署堅持按廿萬人口的設館指引提供服務,忽略區內交通不便的地理因素。而目前該署為地區團體加設「便利圖書館」,藏書量與服務時間均有限制,難以滿足需求。
另一屯門區議員陳文偉亦力斥屯門區內圖書館服務「不合格」,未能配合社區發展需要,東北部更成重災區,「康文署一啲都唔進取,冇檢討服務質素,求其諗住有就算!」
立法會民政事務委員會委員張國柱認為,康文署缺乏新界圖書館發展政策,僅以流動圖書館補充,實際難滿足需要,「康文署完全冇以人為本,淨識用自己角度出發!」張促當局檢討政策,按實際情況提供服務。
康文署發言人重申,已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設施指引,每廿萬人設立一所分區圖書館。自去年起除延長屯門公共圖書館及大興公共圖書館服務時間外,亦透過與地區團體合作「便利圖書館」。過去三年,該署共接獲涉及擴建或興建新圖書館等意見共三十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