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局長及政治助理上任已逾兩年,是時候作出中期檢討,據聞一切已準備就緒,隨時可公開檢討結果。市民關心的薪酬調整是個大熱點,但制度性檢討要留待下任特首處理。
副局及政助的表現是否稱職,除了個人質素,如專業對口、溝通技巧、領導組織能力等,最重要的當然是工作實效,包括協助局長推銷政策,爭取立法會及區議會的支持,處理好與傳媒的關係,爭取報道能以較正面的手法讓公眾了解政策的優點等。
民調顯示,公眾對副局及政助的工作實效不表認同,更根本不認識「誰是誰」,幾乎可以肯定副局及政助加薪是不可能的,能夠避免減薪已經是很幸運的事了!
為人忽略的,是公務員對副局及政助的觀感是正面還是負面,這一點非常重要。政治官員與常任公務員的磨合阻力大小,關乎政策效益能否提升。在問責制之下,高級公務員要向正副局長提供各種支援,包括有用的資料、意見及政策分析等,決策權在正副局長,政治責任由他們負,但自從○二年啟動問責制之後,常任公務員的工作量不減反加,卻不見政策成效有明顯提升。
公務員的不滿,還表現在正副常秘經常要列席立法會接受政策質詢,被議員百般批評,這本來應該是問責官員的分內之事,但政治壓力卻要由公務員承擔。而去年副局及政助與高級公務員減薪五點三八個百分點掛鈎,令減薪政治化,顯然是一項錯誤決定,在高級公僕圈中,產生極之負面的效應。
可以斷言,經過兩年多的實踐,副局及政助與高級公務員的磨合並沒有完成,兩者間的對立情緒反見加劇,下任特首要進一步擴大政治委任制的阻力,會是非常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