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學歷史源遠流長,醫家學派百家爭鳴,如金元四大家。早前連載已略略介紹了「寒涼派」劉完素、「攻下派」張從正、「補土派」李杲,現介紹「養陰派」開山鼻祖朱丹溪。
朱丹溪(約西元1281年-1358年),原名朱震亨,字彥修,後因居於丹溪而被後人尊稱為丹溪翁,又名朱丹溪。丹溪先生倡相火論,認為天地萬物都是恒動的,而「凡動皆屬火」。火又有君火、相火之分。其中君火主宰人的思維活動;相火則為推動人生生不息的原動力,主要源於腎臟。兩者配合得當,則臟腑得以溫養,倘若相火因情志過度、嗜食厚味、色慾無度等而失節妄動,則會產生病理性變化。
他以相火論為基礎,進一步提出「陽常有餘,陰常不足」觀點,強調陰氣的重要性,繼而總結出滋陰降火的臨床治則,後世稱之為滋陰派。
養生預防方面,基於相火論的理論上,他主張「收心養心」 和「動而中節」,以恬淡虛無,精神內守來遏止相火妄動。同時,基於「人之陰氣,依胃為養」,他提倡要常食「自然沖淡之味」,如穀、蔬、果、菜,以收補陰之功,使胃得以保養。
與一般醫家自幼已習醫的慣例不同,丹溪先生學醫時已屆而立之年,其師拜許謙、羅知悌的故事至今仍為人津津樂道,礙於篇幅所限,未能盡述。如各位有興趣,不妨看他的生平紀事,必獲益良多。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
中醫推廣小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