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健:長者「震一震」骨折愈合快

跌倒骨折是長者最常見的意外。中文大學醫學院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過去十年展開社區防跌行動,統計發現每年有三成長者曾經跌倒,而近九成長者骨折由跌倒引致。中大去年自行研發一部「振動治療平台」,透過輕微震動刺激肌肉纖維生長及加強骨質密度,有助長者骨折愈合。創傷科顧問醫生提醒長者留意日常飲食、運動及家居安全,預防跌倒。

中大社區防跌行動昨舉行講座,向近三百名長者傳授預防跌倒及骨折的最新知識。中大矯形外科及創傷學系講座教授梁國穗引述醫管局資料指,○七至○八年全港逾三萬人因跌倒入院,骨折入院人數有二萬六千多人,常見受傷部位包括手腕、腰背及髖骨等。他強調,跌倒骨折的長者因功能退化,需接受數月至長達數年不等的康復及跟進期,自我照顧能力亦會減弱,故不能忽視。

每秒40次 促進循環

梁續稱,除循飲食吸收鈣質及維他命D外,長者亦可以透過震動治療幫助改善骨質流失。中大去年安排四百名長者試用新研發的該部治療平台,發現三個月後長者的肌力有所增強,約一年後骨質密度更增加。

梁國穗解釋,平台每秒上下震動近四十次,刺激肌肉纖維生長及促進血液循環。長者在一年內每星期最少接受療程三次,每次二十分鐘便可見效,但植入心臟起搏器者及未治療之癌症病者等不宜使用。

改穿防滑鞋保護褲

物理治療師麥慧怡提醒長期服藥的長者,留意藥物副作用,因降血壓、降血糖、鎮靜劑及感冒等藥物都會令人頭暈、視力模糊及昏昏欲睡,服藥後不宜走動或做家務。有長者心急追車、使用不適當或保養不良的助行工具而跌倒,麥建議改穿防滑鞋及具保護墊的髖關節保護褲,減低跌倒的危險。

她又指長者每日可多做負重運動,例如步行及耍太極等,改善平衡力與上下肢協調,有助預防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