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改方案諮詢完結了,林瑞麟說,收到逾四萬份意見及一百六十萬個簽名,可以想像,大部分意見都會支持政府方案,好讓「政制向前走一步」。
今次政改爭議中,泛民分裂,一方決定以辭職和補選引發公投,另一方組成較溫和的「終極普選大聯盟」,與政府對話,也請人大常委作「帶信人」,渴望與中央溝通。
二十年了,社會對政制討論已有點厭倦,因此大家對方案內容已不感興趣,除了原則性的反對和支持,對方案將提升區議員地位等細節都不甚了了。按目前形勢,泛民溫和派願意妥協和政府方案通過的機會都很大,但大家不明白方案將對香港政治生態帶來巨大變化。
在政改方案中,區議員的地位提升了,但其議會的職能卻繼續被矮化。政府一手把區議會當花瓶,另一手卻壯大區議員的政治能量,讓他們可以互選六位立法會議員。
目前,區議會的小選區結構和諮詢性質的運作與立法會相距很遠。區議會像熱衷搞活動的社區團體,而不是具備政策研究和創新能力的地方議會;區議員需要的技能不是政策的分析力,而是搞聯誼活動的組織力;區議員不用大志,他們的視野是區內數千選民,只需要落力為街坊服務。
新的方案漠視區議會現存的問題,對區議會應減少選區、提升質素和擁有地區事務決策權等重要議題避而不談。大部分區議員對政策所知甚少,他們未能「升呢」就當立法會議員,勢必後患無窮,也會影響未來立法會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