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12/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還看今朝:快樂不快樂

一項有關香港人「快樂不快樂」的調查日前出爐,香港人的快樂指數錄得連續兩年上升。由於是項快樂指數研究是由香港的高等院校製作,所以無論從研究的出發點、快樂的定義和指標,以至如何解讀數據方面,相信都比外國數據更貼近現實情況。

這次調查出現幾個明顯分野:低收入以至失業和待業人士的快樂指數上升,高收入者的快樂指數卻輕微下降。就此,我們可以解讀為香港經濟從金融海嘯中慢慢復甦,就業前景亦見好轉,而這正可以改善低收入人士的情緒;但對於高收入者來說,儘管經濟已有轉好迹象,他們卻未能分到一杯羹。

另外,在「最喜愛活動」的研究中,以「喜愛自己工作」的快樂評分最高,其次是「吃東西、烹飪」,最低分數是「賺錢和投資」。然而,「喜愛工作」、「吃東西、烹飪」與「賺錢和投資」並非替代品,我們可以同時喜歡三者。香港人在「賺錢和投資」方面不快樂,並非說香港人較不喜愛賺錢和投資,應該說他們在賺錢和投資方面無顯著成果,故感到不高興。

歸根究柢,這都是社會流動性低、晉升上流的機會愈來愈困難的結果。因此,「不快樂」某程度上亦不是一件絕對壞事:不快樂意味着香港人對工作有更進一步的要求,對生活不會隨遇而安,對於晉升上流的渴望亦不會被實際環境消磨,這正是香港人的進步觀。

因此,無論快樂與否,最緊要是我們不要對生活和前景感到麻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