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展開近年最大規模的海外調查流失文物資料活動。
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不完全統計,全世界二百多家博物館中,有一百六十多萬件中國文物,若連同計算散失在外國民間的文物,數量更可高達一千七百萬件。
有人會覺得,中國的歷史文物放在別國有何不好?正如中國喜歡向外國致送大熊貓一樣,一來可作為國與國之間的外交手段;二來可以讓外國人親近和認識中國文化;三來外國對文物的保存和修復技術非常高,這安排可謂一舉多得。
其實,文物放在人家那裏不成問題,但當年文物流出國外,並非在中國人心甘情願下進行,而是外國以不光彩的手段把中國文物掠劫回去。在民族立場來看,被掠劫的文物在外地展出,是中華民族歷史的污點與遺憾,因此有追討文物、重振民族尊嚴的必要。
埃及可算是在追討文物方面做得最努力的國家。埃及曾向瑞士索回「法老之眼」;向德國柏林追討埃及王后「娜芙蒂蒂」的半身雕像;以中止與羅浮宮的合作為要脅,成功向法國羅浮宮討回四件石壁和雕像;而向大英博物館追索「獅身人面像」,就足足花費一百六十多年的等待和努力,最終追討成功。
反而中國的文物不斷被拍賣及在世界各地展示,但近年來除了五件圓明園獸首銅像是以真金白銀購回來,目前中國尚未有通過法律程序成功追索流失文物的先例。這不僅意味着外國人不承認被掠奪文物屬中國所有,更反映現下中國的軟實力,仍未到達足以讓外國人尊重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