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11/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公營機構多怪胎 不盡醜聞滾滾來

本港地方不大,人口亦不算太多,但莫名其妙的公營機構卻多如牛毛,有關公營機構無王管、大花筒的負面消息更是無日無之,尤其平機會及私隱專員公署更是怪胎中的怪胎,醜聞不斷,因此頻頻成為審計署的炮轟對象。

去年的審計報告將主要矛頭對準平機會,今次則輪到私隱公署。報告列舉私隱公署多宗罪,包括:公署在二○○一年及二○○五年分別為前任專員舉行餞別宴,涉及濫用公帑;私隱專員出訪不入住活動主辦者提供的免費酒店,卻浪費約一萬元公帑另租酒店;私隱專員領取超額海外出差津貼及多補假期;公署未經批准擅自購買公車,以及擅自使用專項資金購買不相關的辦公用品等。

最能反映私隱公署浪費公帑的醜聞,莫過於公署租用的辦公樓面積竟超過標準近六成,因此每個月多支付逾十四萬元租金,每年浪費公帑近二百萬元。現時,本港尚有一百二十萬窮人三餐不繼,有二十多萬貧困兒童在忍飢捱餓,但港府卻容忍公營機構如此揮霍無度,浪費納稅人的血汗錢,怎能不引起民怨沸騰!

一個不愛惜民脂民膏的機構,是不可能認真工作的。審計報告又披露,私隱公署至今沒有制訂系統的策略規劃程序,也沒有編製規管會議程序的正式規則。而且,公署處理有關投訴拖拖拉拉,部分個案的處理長達四百多天,而對於許多拒絕受理的投訴,則未能在法定時限內寄出拒絕通知書。審計署認為,若這種情況繼續下去,公署將承擔法律和聲譽受損的風險,並會波及負責公署內務管理工作的政制及內地事務局。

事實上,自私隱公署成立以來,本港侵犯或洩露私隱的事件不是減少了,反而增加了,而且大都發生在公營機構及政府部門,僅醫管局轄下機構遺失俗稱「手指」的電子記憶卡事件便不可勝數,無數市民的個人敏感資料被外洩,甚至被不法分子所利用。去年初,本港發生的藝人床照案更成為國際大新聞。市民不禁想問:私隱公署到底有甚麼存在價值呢?

多隻香爐多隻鬼,對私隱公署這類機構,說得好聽點,叫政治花瓶;說得不好聽,叫政治地雷。私隱公署前後換了三任專員,無一不是醜聞纏身。第一任專員劉嘉敏在任期結束前化公為私,將公署內的梳化、電視機等辦公用品都賤價「買」回家,其貪婪程度令人匪夷所思。第二任專員鄧爾邦更不堪,他轉任平機會主席後,因為濫用公帑、損公肥私等多項醜聞而變成過街老鼠,去年審計報告抨擊他「不稱職」,立法會亦以「極度遺憾」字眼加以譴責。現任專員吳斌一以貫之,又被審計報告炮轟浪費公帑。還有,前副私隱專員林永康更因詐騙公帑而淪為階下囚。

一件污,兩件穢,私隱公署在保護市民私隱方面並無寸功,反而添煩添亂,成為烏煙瘴氣、藏污納垢的「私隱」之處。歸根究柢,私隱公署及平機會等公營機構之所以淪為大花筒,肆意吞噬公帑,皆因缺乏監管所致,港府對此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雖然說,審計報告年年揭露出一大批浪費公帑的醜聞,但僅有曝光缺乏跟進,僅有批評沒有懲罰,當然沒有阻嚇性。因此,一年又一年,審計報告陷入「批評接受,態度照舊」的怪圈。

一隻沒有牙齒和爪牙的老虎,無論外表如何威風,終究是一隻紙老虎。古人說,國之將亡,必有妖孽,公營機構的醜聞不絕如縷,平機會及私隱公署這兩個怪胎輪流出醜,正是港府管治無能、暮氣沉沉的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