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年多前,本欄已討論過,香港要繼續發展下去,就必須想清楚可以如何港為中用,那才可以保住香港的地位,才可以交換到香港所需要的好處。這條思路,其實也是昨天本欄所引述那位內地官員所提問題的另一種表達形式。
十多年前,香港不必刻意去想如何港為中用,也不會遇到任何問題,因為香港當時的狀況,可以讓內地的政府機構和商業公司取之不盡,予取予攜。香港不需特別安排、特別調查,內地的機構就像本港的機構一樣,利用香港的各項商業設施,內地參與香港的市場,已是港為中用。
香港的現成東西,內地學與抄,或者自行發展,都已經八八九九,一些更是後發先至,青出於藍。縱然如此,但正如昨天本欄引述內地官員所言,香港仍然有許多強項優勢。
香港要再發揮優勢,政府責無旁貸,因為純是私人機構,他們到內地可以找到市場,早已流入內地市場發財。現時經濟要素是自由流動,一旦流入內地,那已和香港無甚關係,而內地可以進步得這麼快,不是只強調自力更生,所謂開放,就是打開大門,吸收全世界的要素。
因此要和香港拉上關係,並非那些可以自由流動的要素,而是仍以香港為基地,或者和香港拉上一些關係的要素,例如香港機場對內地新機場提供協助,就是特別安排的港為中用,另一項就是專上教育,尤其是華南嚴重缺乏一流大學,香港從中幫一把,那又是港為中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