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10/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拔罐按病情各師各法

拔罐是一種以罐為工具,從前是以熱力排除其中空氣,而造成負壓,現代也有用抽真空之原理,使之能吸附於身體表面而產生刺激,使局部皮膚充血,最後達到防治疾病目的的方法。拔罐具有通經活絡、行氣活血、消腫止痛、祛風散寒等作用,適應範圍廣泛,多用於風濕痹痛、各種神經麻痹,以及一些急慢性疼痛,如腹痛、背腰痛、痛經、頭痛等。

根據不同病情,醫師會選用不同的拔罐法。以風邪為主的疾患,常用閃罐法,即快速連續吸、拔走多次;寒邪為主的病患,多用留罐法,即罐器在局部置留一段時間(約十至十五分鐘不等)。走罐法是指罐器吸附後,反覆推拉或旋轉移動,以擴大施術面積,此法多用於背腹肌肉豐厚地方。由於膀胱經集中有臟腑俞穴、募穴,所以是走罐法最常用的循經部位。拔罐後,施罐位置常會出現瘀斑,其色深伴局部發熱者為熱毒熾盛、陰虛火旺;色深但局部不發熱者多為瘀血、寒凝,這些瘀斑會逐漸消散,因此不用擔心。

需注意的是,皮膚有過敏、潰瘍、容易出血、水腫和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拔罐。體質消瘦弱小者、中度及嚴重之心臟病患者、腹部抽搐者、高熱抽搐者、孕婦、六歲以下之兒童、七十歲以上之老人等,亦不宜拔罐。

中文大學中醫學院中醫推廣小組

scm@cuhk.edu.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