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調節香港地產市場,政府必須有自己的信念、原則和勇氣。
一直以來,都有一個錯誤的說法,就是政府不應干預地產市場,應該讓市場自己決定。但政府作為全港最大的土地供應者,本身就是市場的參與者,賣與不賣、賣多與賣少,都是政府做決定,這其實已經是地產市場的決定,也是影響市場價格的決定。所以政府不能自絕於市場之外,正如日前本欄所說,政府既是球證也是球員。
政府既是地產市場的最大玩家,它的角色,就不能用自由市場的一般口號來否定。政府身兼兩個角色,要兼顧財政、經濟發展、社會穩定,以及民生等眾多因素,就不能只顧賣地收益,必須有一個實在的、有指標性的綜合判斷,不能過於空泛。
全港市民都吃過一九九七年後幾年的經濟苦頭,所以全港上下沒有人願意見到樓價大跌,而事實上,沒有一個經濟健康發展、欣欣向榮的社會是會樓價持續下跌的。但樓市泡沫爆破的遺害,也是人所共見,上世紀九十年代的日本、二○○○年後的香港、年前的美國,都是樓市泡沫的受害者。
所以政府面對樓市,一定要有自己的想法或起碼心中有數。市民尤其是年輕一代的置業願望不能置諸不理,中產改善生活水準的要求也不能視若無睹。若這些都是政府的治港信念,那麼其房屋政策的原則,就要反映這些信念,而要堅持這些信念,也需要莫大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