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台灣經濟部門統計,台公布《陸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三個多月來,申請赴台投資的大陸企業總投資金額僅為台幣一億八千九百萬元。這與台商在大陸的龐大投資相去甚遠,也不成比例。馬英九政府朝思暮想的「西水」並沒有洶湧東來,其智囊擔心,「西水」稀少,必然影響島內經濟復甦;而經濟復甦步伐慢,既引起綠營對馬英九大陸政策的批評,也削弱馬英九連任的基礎。
今年六月三十日,台公布《陸資來台投資許可辦法》,開放製造業、服務業和公共建設三大類一百項產業。這不可以說口子開得不大,但是,頭一個月,只有七家大陸航空在台成立分公司。所謂分公司,也不過為通航服務的小小辦事處,投資額自然不要有甚麼指望。之後,陸續有批發、資訊處理服務業提出申請,但投資案件屬於個位數,三個月過去了,大陸企業申請的投資案共計只有十五件。
對於陸資赴台成效不理想,有研究陸資赴台法規的大陸律師認為,陸資赴台有很多障礙,台灣對陸資赴台政策要更開放。例如,大陸有興趣的高科技產業、電子產業、電視面板產業,均未在開放之列,兩岸存在嚴重的理想與現實錯配現象。
也有行家指出,實際上,過去沒有開放陸資赴台,大凡有興趣入台的陸資可能早已變身「外資」參與台灣的投資,現在有了陸資赴台的法規但並沒有特殊的優惠政策,相反還有許多限制,這些陸資就不可能還原本來面目,也不會再以陸資的面目帶入新的項目新的資金。
其實,台灣島內對陸資是又愛又怕,不像大陸當初給足優惠政策,以歡迎台商賺錢的心態吸引台資,加上島內政治環境不穩定,入台資金怎不興趣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