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總統梅德韋傑夫最近在一個國際會議上表示,各國有權批評彼此的內政。他說,為了杜絕國際性衝突及麻煩產生,各國不僅有權對彼此的外交政策,還可以對內政發表看法,提出批評。接下來,這位俄羅斯總統不點名的將矛頭指向美國:「某國政府所採取的輕率金融政策成為全球經濟危機爆發的原因,幾乎所有國家都嘗到了苦果。」
梅德韋傑夫的「批評內政」論不是甚麼「新創見」,許多年來,國際社會彼此之間就是這樣做的。不過,有美國人對此故作驚訝,說是從俄國總統那裏聽到上述言論實在很意外。一直以來,俄國領導層都認為這類批評是對內政的干涉。
國際社會的基本常態是,國與國之間一方面互相批評別人的外交和內政,一方面又「拒絕」別國的批評,認為批評者不懷好意,是在「說三道四,指手畫腳,干預內政」,認為別國無權這樣做。梅德韋傑夫的「新創見」是,他認為「各國有權批評彼此的內政」,而且認為「現代國家應當這樣做」。
其實,在許多情況下,一個國家是否批評另一個國家的內政,不是「有權」還是「無權」的問題,而是取決於兩國的關係。當年中蘇關係好到「穿一條褲子都嫌肥」的時候,不但絕不會批評彼此的內政,而且會相互讚揚、相互吹捧。然而,到了彼此翻臉的時候,那就是相互攻擊,把對方的內政和外交罵得一無是處。北京批評揭露蘇聯的內政是資本主義復辟,是修正主義上台,「冤獄遍於國中」,到處都是「瘋人院」等等。莫斯科則批評揭露中國是「狹隘的農民政權」、「空想和瘋狂的社會主義」,國民窮得「五個人穿一條褲子」,「一年到頭喝大鍋清水湯」等等。總之,對方的內政乃「惡貫滿盈」、「黑暗無比」。那時大家互相攻訐,不但覺得「有權」,簡直是替天行道,要「除暴安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