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特首委任的公共廣播檢討委員會年前發表報告,指港台存在諸多問題,建議另立一個公共廣播機構。港府經過長達兩年半的反覆考慮後,昨日經行政會議通過維持港台的政府部門地位不變,可繼續運用公帑提供公共廣播服務及享有編輯自主,另一改動是將現時由商務及經濟發展局與港台簽訂的《架構協議》,改為由政務司司長簽署,以及增設一個由特首委任的跨部門顧問委員會,就港台運作向廣播處長提供意見。
准涉足數碼電台及電視
港府一方面批准港台地位原地踏步,對其管治架構只作出小修小補,另一方面又提出多項建議進一步「谷肥」港台,包括立即重新啟動在將軍澳興建新港台廣播大樓的計劃,建造費連地價耗資近十八億元;即時將港台的公務員職位招聘和晉升程序解凍,令到大批港台公務員有望升職加薪、非公務員合約僱員有望轉做長工,但未知每年會增加多少薪酬福利及退休金開支。
港府又建議在現有的七條AM及FM頻道外,再容許港台涉足數碼電台及電視廣播服務,以及提供一條可作高清廣播的數碼地面電視廣播頻道給港台專用,當中涉及多少人手及器材開支,該條電視頻道若用作公開競投價值多少錢,當局一概無交代。港府又計劃耗資數億元成立基金,資助少數族裔及非政府組織直接參與廣播,變相令港台可減少自行製作有關節目。
商務及經濟發展局局長劉吳惠蘭在記者會指,民調顯示有六成人支持港台維持現狀或加強運作,不足兩成對另立新的公共廣播機構有信心,加上港台員工希望盡快釐清工作前景,港府才作出有關決定。
對於外界擔心新設的顧問委員會會影響港台的編輯自主,劉吳惠蘭強調,委員會只負責提供意見,最終決定權仍在廣播處長手中,港台今後可繼續批評政府,但前提是基於事實和客觀公正。廣播處長黃華麒形容委員會是處長的「好朋友」,有助提高港台的透明度和問責性。
加劇與民爭利及大花筒
關注團體「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指出,港台以往轉播賽馬及製作歌唱節目,已被批評是與民爭利,加上過去的連串大花筒往績,擔心新建議會令問題加劇。他質疑曾蔭權政府過於弱勢,不敢推動任何可能引起爭議的大改革,致令港台問題原地踏步,白費檢討委員會的時間和心血,是另一種的浪費公帑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