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吟虎嘯:搞不好經濟說不過去

北京對九七回歸後的香港管治只有兩項目標,一是社會穩定,二是經濟繁榮,北京制訂「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大政方針就是為了實現上述兩項目標。九七年之前的香港過渡期,北京做了許多工作,包括和英國人的艱苦談判,也是為了上述兩項目標。

社會穩定、經濟繁榮這樣的目標,對香港而言不是甚麼「高要求」。在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時,香港已成為「亞洲四小龍之一」,成為「會生金蛋的鵝」,這就是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也是香港對中國實現現代化事業的價值所在、貢獻所在。為此,北京除了在主權問題上不能讓步之外,可以說是百般遷就香港,百般遷就英國人。

那麼,回歸十二年來,社會穩定和經濟繁榮,香港究竟有沒有繼續保持呢?社會穩定可說是勉強保持,但也曾經到了被傾覆的邊緣,社會不穩定因素比比皆是;經濟繁榮則可說迅速衰退,幾乎不再。

為何會這樣呢?最主要的原因是香港特區政府管治無能,「港人治港」不行。這些年,香港積累的民怨無不針對政府,無不針對政府的管治。正因為如此,北京不得不在半途更換特首,不能不多次告誡特區政府要有憂患意識,要負起領導責任。

香港的社會穩定有賴於經濟繁榮,香港的價值也主要取決於經濟繁榮。港人不懂政治,不會搞政治,這沒甚麼奇怪,因為多年來在英國人治下,據說港人「政治冷感」,是「經濟動物」,香港一向沒有政治人才。但港人在自己「當家作主」後,搞不好經濟,令經濟繁榮褪色,那就實在說不過去,實在令港人蒙羞,也大出中央意料。對此,香港人自己也十分洩氣。

中央看到這種情況,當然不能不管:一是不斷指出香港經濟必須解決結構性的問題;二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為香港發揮優勢創造條件;三是不斷送上經貿大禮;四是為香港發展經濟要融入內地精心規劃。然而,香港內部的管治能作出配合嗎?天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