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逼近不自知 香江加速邊緣化

中英兩國宣布互相開放金融平台,允許各自企業到對方的股市集資。英方明確提出,希望到倫敦掛牌的中國公司,由目前的七十間增至明年一百間。上海證券交易所則表示,正研究適當時候開放予包括英資在內的外資公司上市。中英相互開放股市,引起全球金融市場高度關注,輿論普遍認為,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是人民幣自由兌換的必由之路,更是上海發展為國際金融中心的重要一步。

本港市場的反應亦非常敏感,港交所股價昨日應聲重挫近百分之六。道理很簡單,在中英協議之下,中國內地企業將加快走向國際市場的步伐,隨着更多企業選擇到倫敦上市,香港市場的吸引力、重要性必然下降,危機迫在眉睫。同時,中國金融市場對外開放,更多外資企業到上海掛牌上市,將進一步鞏固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

同樣在昨日,科威特官方證實,中國已允許科威特的主權財富基金以人民幣為結算貨幣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交易。眾所周知,科威特等中東國家擁有豐厚的油元,港府也打過他們的主意,聲稱將全力發展伊斯蘭債券。可惜,港府光說不做,拖拖拉拉,所謂伊斯蘭債券目前仍在雲深不知處,只好眼睜睜看着阿拉伯資金蟬過別枝,湧入上海市場。

另外,兩岸正在磋商的經濟合作框架協議,其內容與香港和內地簽署的CEPA相當,包括開放內地企業到台灣上市。協議一旦正式簽署,對香港經濟的衝擊性,絕對不亞於兩岸直接三通。香港作為兩岸企業橋樑的角色,將喪失殆盡。香港金融市場進一步萎縮,已是大勢所趨。

事實擺在眼前,自中央政府決定將上海發展為與國家經濟實力及人民幣國際戰略地位相適應的國際金融中心後,相關措施相繼出台,令人目不暇給,上海金融市場的發展速度一日千里,人民幣國際化的進程超乎人們的想像。反觀港府還在議而不決、決而不行,可能用不了多久,上海就會正式取代香港,成為與紐約、倫敦鼎足而立的國際金融中心。

上海的崛起,標誌着香港的衰落;上海成為國際投資者的寵兒,其結果必然是香港被拋棄、被邊緣化。必須指出,香港被邊緣化並不完全因為國家戰略改變了,而是港府長期沉醉於昔日成就的幻象之中,不思進取,自恃香港金融人才眾多,法律制度領先,根本不把上海放在眼裏。當近年上海異軍突起,輿論一再提醒港府,上海已成為競爭對手時,港府官員仍然昧於現實,坐井觀天,一味聲稱香港的成就並非膚淺,無懼競爭。才幾年時間,上海便脫胎換骨,許多方面已後來居上,不論是經濟規模、上市公司數目以至交易量,上海已將香港遠遠拋在後面。

港滬雙城競爭,重演了龜兔賽跑的故事。其實,變化是永恒的,當年的日不落帝國英國,只剩夕陽餘暉;一度不可一世的華爾街五大投資銀行,已垮掉三家。港府迷信香港的金融中心地位不可替代,是無知與短視的明證。

而在上海被確立為中國國際金融中心後,港府不是知恥而後勇,發憤圖強,而是一廂情願地相信中央決不會拋棄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聲稱,中國同時有兩個國際金融中心並不算多。甚至有人想當然地認為,國家的布局是「香港主外,上海主內」。危機逼近不自知,港府寄望於中央打救,並在幻想之中作繭自縛,可悲又可嘆。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港府渾渾噩噩,已浪費十多年的時光,至今仍在自我陶醉。正如內地傳媒評論:面對上海的挑戰,香港現在應該徹底放棄不切實際的幻想。旁觀者清,這不啻是對港府的當頭一棒。

直擊人類豬流感最新疫情
詳情瀏覽on.cc《奪命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