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於三十年代初的「八間屋」位處赤柱灣東隅,由八間紅磚屋組成,尖頂瓦面,木門及木窗漆上綠色,古色古香。
遊客闖屋「個家散晒」
其中一名業主何先生對政府把相連一體的「八間屋」分拆為八個暫評三級歷史建築感到莫名其妙;另一名業主羅先生對政府突然將「八間屋」暫評為三級大感錯愕,「我都係睇新聞先知,冇人通知過我哋!」
羅坦言對家園被暫列歷史建築物不感榮幸,反擔心會帶來困擾,「呢度幾年前加咗個旅遊熱點嘅告示牌,我哋朝朝都畀啲鴨仔團嘈醒,啲遊客問都唔問便直闖入屋,搞到呢度好似動物園咁畀人參觀,真係好煩!」
至於有逾百年歷史的上水松柏塱客家圍,則由黃氏家族共同擁有,圍牆內有書齋、祠堂及大宅。不過,在是次暫評中,客家圍竟被一拆為四,即民居、「更樓、圍牆、圍門」、書室和錫宗黃公祠,各被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業主之一的黃先生不滿地說:「圍村嘅概念就係一個家,依家將我哋個家拆散晒,同中國文化背道而馳!」
古蹟辦漠視持續發展
香港歷史及古物專家黃棣才博士認為,目前本港古蹟評級機制未有從整體角度出發,亦忽視對居民的影響,「古蹟辦的評級冇諗過持續發展,好似旅遊業同其他配套咁,評級之前又冇問過居民,結果令到一啲建築物無端端做咗旅遊景點,搞亂人哋嘅生活!」
黃亦認為松柏塱客家圍屬一個整體,所以無法接受「斬件式」評級,並指日後易惹換地爭拗,「之前景賢里因為係法定古蹟可以地換地,依家客家圍就斬件評級,圍村入面嘅空地冇列做歷史建築,將來換地點計?居民覺得蝕底咗唔肯交古蹟出嚟又點?」
古蹟辦未有就「八間屋」評級前未有諮詢民意一事作回應,只稱公眾可向古物諮詢委員會提交意見;對於「八間屋」一分為八的做法,發言人只解釋「八間屋」是由八個獨立單位組成排屋,所以將之暫評為八個三級歷史建築。至於上水松柏塱客家圍被「斬件」評級一事,發言人則指圍村範圍涉及多幢歷史建築物及其他附屬設施,專家小組決定以四項主要歷史建築物作評估,以便更準確評估文物價值。
法定古蹟門檻極高
現時本港受《古物及古蹟條例》保護的歷史建築只有八十六個。為回應近年市民對保育的訴求,古物諮詢委員會委任的一個專家小組,對本港一千四百四十四幢主要建於一九五○年以前的建築物進行深入評估,並於今年三月公布有關擬議評級,當中一千一百五十四個被暫評為一級、二級及三級歷史建築。有關暫定評級現正進行公眾諮詢,市民可於今年七月三十一日前,以書面表達對評級的意見。古蹟辦在整理公眾提出的資料及各區區議會的意見後,會交給專家小組覆核,以確定各歷史建築物的最終評級。
不過,法定古蹟與三個級別的歷史建築評級制度並無直接聯繫。要成為法定古蹟的門檻極高,一級歷史建築要成為法定古蹟,必先由古物諮詢委員會按被拆卸的風險、文物意義及擁有權等作考慮。至於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業主,則可向政府申請財政資助,以為建築物進行維修。
記者 馮國豪、徐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