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課程提升學生可塑性

社會科學課程涵蓋多個學科的基礎理論知識,讓學生得到跨學科的訓練,有助擴闊視野,善用創意和靈活思考能力。馮卓奇先於嶺南大學社區學院報讀「社會科學(綜合課程)副學士課程」,其後再升上嶺南大學的「社會科學(榮譽)學士課程」及「國際銀行及金融碩士課程」,體會到社會科學課程的訓練,對啟發學生思維的重要性。

可銜接學士課程

完成中七後,馮卓奇未能如願升讀大學,但想修讀一些跟社會及人有關的學科,所以決定報讀嶺南大學社區學院的「社會科學(綜合課程)副學士課程」。完成該副學士課程後,只要符合大學的入學要求,如成績達一定分數、通過面試等,便可直入嶺南大學二年級課程。馮卓奇成功升讀嶺南大學「社會科學(榮譽)學士」的二年級課程,其後更攻讀「國際銀行及金融碩士課程」。

二年級課程需要專攻讀某個範疇,馮卓奇選擇了「當代社會問題及政策研究」,課程內容涵蓋社會學、經濟學、行為學、政治學等。「有別於其他課程,我覺得社會科學的可塑性甚高,屬跨學科的訓練,讓同學有多方面的發展,有朋友後來便報讀社會工作碩士課程。我的畢業論文是關於老人的貧窮問題,這個看似是社會學的論文,除社會學外,當中亦涉及經濟學、社會政策、政治等。」

打好語文基礎

大學教育強調培養批判性思維能力,而自學正是啟發思維能力的首要條件。馮卓奇表示,老師要求學生看很多學術論文,有些東西不在堂上教授,但卻成為考試的題目,如果平時不主動看學術論文,考試會理虧,所以具備自學能力十分重要。不少學科牽涉到小組研習報告,同學分成若干小組,搜集資料、互相討論、匯報等,有助提升軟性技巧。

大學時要博覽群書,若缺乏一定的語文基礎,應會感到吃力。馮卓奇坦言,以前語文根柢較差,猶記得讀副學士時,已需要讀不少學術論文,初時不太適應,曾試過一些較愚昧的讀書方法,如找兩本相同的書籍,一本是英文版,另一本是中譯版,從而學習箇中的詞彙,後來亦逐漸閱讀學術論文。所以升上大學後,就算閱讀數量更多,幸好當時訓練有素,問題已不大。

持之以恒學習

碩士畢業後,馮卓奇投身大學從事教學工作,現時是嶺南大學社區學院助理學院講師,以教授經濟及社會學這兩科為主。教書期間,曾接觸過不少跟他有類似學習經歷的同學。看着他們,不禁回想以前所走的路及幫過他的人,感覺好似回饋社會。「讀書固然要選擇有興趣的課程,但我覺得現時同學的機遇無疑較多,只要你有心去升學,應不成問題,關鍵在於你想不想讀書?」

「如果以前讀書成績不好,並不代表你日後一定讀不到書,因為現時門路甚多,不少機構開辦Top-up Degree課程,總有持續進修的機會。我反而覺得修畢副學士課程,有時同學不用急於繼續升學,可考慮轉向投身社會,當工作一、兩年,你會更加清楚自己的方向,知道應投身甚麼行業,其後再重返校園,亦未算遲。」同學們,不要氣餒。

嶺南大學社區學院

網址:www.LN.edu.hk/life

嶺南大學

網址:www.LN.edu.hk

撰文 :黎雅麗

部分攝影:陳富權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