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太歲是道教文化重要一環,大多數道教宮觀,都設有專誠供奉六十位太歲的元辰殿,方便善信參拜祈福消災解難避禍。而無設元辰殿的宮觀,則將太歲神與其他神尊一起供奉。
古時,拜太歲列入國家祀典,尤其是尊崇道教的朝代,皇帝更在正月初九玉皇大帝誕辰之日,親往御用道觀上香,拜玉帝、拜太歲,為己為民為國為家祈福,也不管自己有無犯太歲。不犯太歲的皇帝也拜太歲,犯太歲的平民百姓拜太歲,實在是人之常情,所以,這習慣在香港方興未艾。
拜太歲甚麼時候都可以,但因為犯太歲而去「攝太歲」,應在立春後、驚蟄前,道理是,立春後,物換星移,太歲是在黃道換了位,舊年太歲休班,新年太歲當值;而驚蟄,一切害人蟲冬眠蟄伏之後,就會傷人,犯太歲者時運差,容易受害,「上工治未病」,在未發生疾厄、意外、是非、官司、破敗之前,求當值太歲保佑,防患未然。本周六是驚蟄,本周五不宜祭祀,「攝太歲」就要把握今、明、後三天了。
方向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