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8/2009

播放本新聞相關短片

急救智庫:食物中毒避食奶類製品

最近有調查發現,四成四港人每周平均出外用膳五次或以上,可見港人每日都「為口奔馳」。大家選擇食肆時,環境及食物衞生都十分重要,否則可能發生食物中毒。

食物中毒可分為細菌性、病毒性、化學性及由天然毒素引起,最常見是細菌性食物中毒。進食受細菌污染的食物後,細菌會在人體內繁殖及放出毒素,病徵約在六至四十八小時內出現,徵狀包括腹瀉、腹絞痛、嘔吐、惡心、頭痛及發燒等,可能多人共同進食後一起出現不適等現象,出現徵狀的程度及潛伏期要視乎細菌的種類、進食數量及體質差異而有所不同。

如出現上述徵狀,應安排患者休息,多飲有礦物質的葡萄糖水,如市面的能量補充飲品或稀米水,以補充失去的水分及電解質。如患者嘔吐,應安排患者少吃多餐,並避免進食奶類製品或油膩食物,以免再刺激患者的消化系統。如情況未有改善,應立即尋求醫療援助,並盡快連同食物殘渣及嘔吐物送往醫院。

要避免食物中毒,大家切勿光顧無牌食肆,並經常注意個人及食物衞生,食物要煮透才進食,留意食物儲存的溫度,避免生熟食物交叉污染發生。適當利用急救知識也可有效防止病情惡化及促進患者復原。

如欲獲更多資訊,請參閱香港聖約翰救護機構出版的《急救證書課程手冊》,查詢課程瀏覽www.stjohn.org.hk或電25308020-24聯絡。

聖約翰救傷會急救學講師 黃穎敏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