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城印記

行業發展反映民生概況。曾幾何時,取米糧要印章,開戶口也要印章;時至今日,相信沒有多少人會有印章傍身吧!以灣仔為基地的香港故事館,早前組團考察區內特色行業,焦點之一正是落戶太原街多年的「錦波印務」,由製造餅模起家,到專營印務,不但見證着印務業於過去半世紀的興衰,還目擊本地基層生活的變遷。

屹立70多年

灣仔是一個新舊雜處的社區,細心發掘的話,不難看到昔日本地基層生活的真面目。好像於上月才換了新式排檔的「錦波印務」,由上環文咸東街起家到後來搬到灣仔,至今已有超過70年歷史。店主倫先生表示,「錦波」是其爸爸的名字,由他一手創辦,當初主力製造月餅模,全個港島只此一家,產品更外銷新加坡、婆羅乃、曼谷等東南亞地區,年中無休,生意非常好,後來很多餅店改以機器製餅,餅模失去了需求,店舖才轉型搞印務,製作卡片、圖章、原子印等。

「我家有九兄弟姊妹,我排行第二,自知讀書不成,約20歲開始幫爸爸打理店舖,做到今年68歲,見盡行業的變遷,而最大的分別在於以前是人手印刷,需要逐張紙印,還要執字粒,欠缺一粒字,要漏夜去買……約十多年前,需要菲林的柯式印刷漸見普及,我們開始轉用日本進口的迷你印刷機;到了今天,選用數碼印刷更是大勢所趨……」倫先生坦言電腦印刷的好處是快靚正,所以製作卡片時,他會用電腦打字,但仍堅持以人手來校版,逐張印製,不是用大版的紙一次過印製後才剪裁,這樣印出來的效果會更好。

不乏高官捧場

別小看這個排檔仔,以前生意好時,一到午飯時間,門口就會有人排隊,不少高官更會找他印卡片呢!「約廿多年前,有位政府官員趕印卡片,因印務局來不及處理,於是找我做,我有印刷廠,很快已起貨,之後陸續有高官找上門。最深刻一次是陳方安生親自坐車來到街口,走過來找我,原來她的母親過世,想趕在出殯前印刷一本悼念書刊,我用了3天便印好……」倫先生表示,以前替政府官員印卡片佔了9成生意,現在卻少了一半,皆因政府只求控制成本,印刷公司紛紛以低價搶客,他則堅持質素至上,變得難以競爭。與此同時,近年檔口的生意也少了三分之二,客人沒以前那麼鬆手,生意也愈來愈難做。對倫先生來說,堅持經營全因對這一行已產生深厚感情!「一張小小的卡片,看似手板眼見工夫,但我很清楚要印出一張靚卡片,必須付出心機、時間,看到卡片印得好,我會很滿足;當發現印刷效果欠理想,我會作出檢討,看看有沒有改進方法,這些經驗正是我的學問。」不管電腦印刷效率有多高,那份寄存於紙張上的心思與人情味,相信只有傳統的印刷師傅才能夠帶給我們。

同場加映

除了印務業,走到灣仔街頭,還可找到昔日盛極一時的打鐵師傅!沿着灣仔露天巿集向前走,轉入交加街和春園街之間,可發現一個掛上「勝利號」白鐵招牌的小排檔。店主陸師傅曾在鋼具公司任職,後來因老闆把業務遷入內地,他才轉行。「這個『勝利號』招牌是師傅留給我的。我在五金行業打滾了差不多60年,制水年代,水桶的生意特別興旺,那時家家戶戶均會有白鐵打造的日用品,像漏斗、花盆、衣箱等等;此外,以前的人搭的士都是用毫子來付錢,所以的士司機要帶個白鐵鐵箱去開工……」

工藝逐漸失傳

陸師傅坦言白鐵製品於近年已被塑膠製品和不銹鋼製品所替代,只有冷氣機底盤、風嘴、風喉等零件仍是用白鐵製造,令這一行生意十分難做。「租金上升之餘,材料價格也貴了不少,以前一件白鐵約30多元,現在則要百多元,再者,打造冷氣機底盤要到夏天才會多生意,冬天差不多要拍蒼蠅,只靠製造一些風嘴、風喉等零碎機件,根本難以維生,就是有十多廿呎的機件,客戶也傾向找內地工廠製造,所以區內有很多五金舖已倒閉……」

採訪當日,陸師傅正忙於打造冷氣機底盤,只見他採用的機器全是人手操作,例如利用「屈床」將鐵板摺曲,又用「羊角」將鐵板錘打成彎曲形狀……不消10分鐘,一個冷氣機底盤便起貨了,十分厲害!陸師傅表示,這門手工藝已經失傳,連這些機器也找不到了。「曾經有人問我想借這些機器放在博物館,我說如果給了你,我用甚麼來開工呢?」雖然行業已逐漸萎縮,但師傅敲打白鐵時發出的叮叮咚咚,仍然鏗鏘。

負責帶隊探索灣仔行業生態的秀萍表示,每個行業的發展都與地區形勢息息相關,正如「錦波印務」的對面是當年很著名的雙喜酒樓,那時裝修判頭會在酒樓等人開工,中午飲完茶便來這裏印卡片、印擔保,帶旺了這區的印務生意……希望大家能認清哪些行業是因時代變遷而自然式微?哪些行業是因市區重建而失去生存空間?繼而對我們的社區發展該怎樣走,作出反思。香港故事館特設包團服務,可帶領參加者深入灣仔社區探索文化,詳情可瀏覽http://houseofstories.sjs.org.hk。

撰文︰蔡素文

部分攝影︰陳富權、張錦昌

部分相片:由受訪機構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