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將於本周三公布十月份消費物價指數(CPI),市場普遍相信續會改善,由九月份的按年跌0.8%繼續收窄,通脹回歸指日可待。野村預計,到明年三、四月,內地CPI便有可能升至2%水平。另一邊廂,本港九月份的CPI已回復正數,按年上升0.5%,做好抗通脹準備迫在眉睫。惟要小心的是,現時大部分資產的價格已上升不少,為對抗通脹而貿然追入或會得不償失。
莊太量:買磚頭(香港中文大學經濟系副教授)
通脹看法:去年九月、十月正值金融海嘯,CPI基數較低,令按年比較的CPI數據有較大的變幅,相信現時本港只會維持約0%至1%的輕微通脹。
策略:港人可按個人的財政狀況而採取不同的策略。對沖通脹最好的方法就是用實物,如物業、實金等,但現時國際金價處歷史高位水平,現價買金很易蝕價。反而,若大家經濟能力許可,可考慮置業,因現時樓市仍未過熱,只是部分豪宅價格被不合理地推高,小型單位實際的樓價變幅不大。另投資物業除了可博取樓價升值外,亦可選擇出租,以賺取租金收入。
不過,若真的沒有閒錢投資,對抗通脹仍可從生活入手。如預計有需要在短期更換電器、家具等耐用品,就不妨趁年底或有折扣時及早更換,避免明年物價普遍上漲而要買貴貨。
何濼生:吼高息股(嶺南大學經濟系教授)
通脹看法:預期未來數月香港會錄得約1%至2%的通脹。
策略:銀行存款僅能作避險之用,當把通脹因素計算在內,連保值都未必能做到。因此,適當的投資在通脹環境下是必須的。當中,個人認為股票是較好選擇。大家可選一些有穩定派息紀錄、管理層有問責性的大型企業。只要股息率達3厘或以上,已可跑贏短期的通脹。
雖然有分析指現時港股短線有下跌風險,但相信隨着全球經濟穩定復甦,中長線來說這些股份有升值潛力,可博取「財息兼收」。
同樣,何濼生不太建議以商品對抗通脹,因商品價格波動,以及不能收取利息。對早前有分析指金價可以升至2,000美元一安士更是存疑。
李鉅威:做外幣定存(香港城市大學經濟及金融系副教授)
通脹看法:預期今年底前香港會錄得約1%以下的輕微通脹。
策略:當通脹來臨,最重要是不要抗拒投資,但也不要為抗通脹而貿然進行高風險投資。在溫和通脹下,大家可作高息貨幣如澳元、紐元定期存款,以獲取較穩定的利息收入。特別澳洲上周再度加息,已展開了加息周期,買入澳元作中長線收息可獲取逾3%息率,不失為對抗低通脹的方法。當然,要留意匯率風險,故應待適當價位才買入。
為了平衡風險,投資者亦可考慮買入國家主權債券。不過,由於央行加息會令債價下跌,投資者應有持債至到期的準備。另投資債券要留意手續費等收費,及債券的入場費動輒數萬元,較適宜有充裕資金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