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創盛世固然難 長治久安更不易

中共執政之後,一直在探索如何走出「其興也勃、其亡也忽」的歷史規律,開創出一條長治久安的新政治道路。十八大之後,在習近平強而有力的統帥下,推出一千六百多項改革舉措,但應該看到,這些改革與制度建設不少仍然是頭痛醫頭、腳痛醫腳,距離根本性的變革、跳出歷史周期率還有不少路要走。

正如本欄昨日所言,中國盛世都是強人開創的,在這些英雄人物的帶領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太平盛世,但也應該看到,這些歷史上的盛世短則十幾年,長則五、六十年便結束,每個朝代都無法實現長治久安。比如秦始皇一統中國之後,統一文字、度量衡,設立郡縣制,建設當時世界上的「高速鐵路」──馳道,設立了一整套影響深遠的治國制度,但秦始皇死後,秦朝迅速滅亡。

人亡政息 急轉直下

還有,以武功見長的漢武帝,通過三十年戰爭,擊敗匈奴,一洗前恥,國力鼎盛一時,但也因此透支國力,漢朝從此走向下坡路,子孫更是一蟹不如一蟹。再比如創造開元盛世的唐玄宗,英明過人,雄才大略,唐朝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長安更是世界的中心,真正的八方來朝;日本京都現在的格局,就是縮小版的長安。但到唐玄宗晚年,卻爆發安史之亂,富庶的長安變成了千里無人煙的戰場。

這些強人開創了盛世,功績一時無兩,但這些強人如果去世或者懈怠,便往往落得個人亡政息的結局,局勢急轉直下,盛世變成亂世,這樣的教訓數不勝數。值得注意的是,中國每個朝代都或多或少地採取政治改革,吸取前朝覆沒的教訓,這些改革與制度建設,在一定階段取得效果,但興一利必有一弊,隨着時間推移,這些制度又成為歷史障礙。

比如,秦朝滅亡,劉邦建漢時認為秦亡主要是大權被外姓掌握,嬴氏子孫無兵無權,故大封劉姓諸侯王,並與大臣約定「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劉邦這一政策雖然解決了外姓窺測神器的問題,卻埋下七國之亂的後患。又比如,唐玄宗為了抵禦外族侵襲,賦予節度使軍政重權,事權雖然高度統一,卻造成強枝弱幹,藩鎮坐大,以致有安史之亂。明太祖朱元璋廢丞相設六部,廢大將軍設立五軍都督府,在中央集權制度創新上作出重大貢獻,但他沒有預料到自己的子孫沒有一個像自己一樣勤政,結果集中的大權屢屢旁落宦官之手。

中共現在的改革,固然是針對之前十多年的弊政,但有效性到底有多長,還有待檢驗。最關鍵的是,如何避免人亡政息的弊端,確保未來接班人一代比一代英明,一棒比一棒勤政,將是複雜而又巨大的挑戰,這也是實現長治久安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