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晞文跨進命運

如果倫敦奧運前,那艘帆船沒有撞來,五條肋骨沒有斷,脾臟沒有切除;如果仁川亞運,媽媽沒有患上癌症;如果沒有失落里約奧運資格……「如果說如果,其實沒有辦法說下去。」印象裏,陳晞文和大型運動會好像八字不合,我問她相信命運嗎,「每個人從出生到最後歸零,所有事情已經寫好了,無法控制發生甚麼,卻可以控制心態。我想命運不會作弄人,沒有輸過,也不會學懂放開。」

哪怕最後沒有答案起碼我尋找過

「我喜歡尋找答案。」這天我們坐在咖啡廳,陳晞文一邊攪動吸管,一邊說起小時候。「我的志願」那篇文章,她寫了當太空人,還真的報名參加小太空人計劃,不過首輪甄選已經被淘汰。她尷尬笑笑,「記得英國讀書時,爸爸帶我到玩具店,我選了一個星球模擬器,直到現在還很關注NASA新聞。」星辰大海的共通點大概是未知,這兩個字很危險,危險得讓人着迷。無法坐上太空船,她站上板,揚起帆,轉眼二十年。

風帆人喜歡說「自己的風」。技術再好,碰不到合適的環境、天氣都是徒勞。「你找到屬於陳晞文的風了嗎?」我問。她呆了半晌,輕輕呢喃:「誰知道呢。」不同時候總有不同的風拂過,襲來。細風的日子,「很慢很治愈」;偶爾波濤洶湧,「幾乎起不到帆,但只要人在板上,就覺得很安穩」。忽然答非所問地說:「從小寫作或看書,我都喜歡悲劇結局,但我是個樂觀的人。」無論發生甚麼事,刮起甚麼風,「最後都會回復平靜。」

二十一歲,倫奧訓練撞船斷肋切脾,接下來兩年,她每天吃一顆抗生素,然後停藥,康復。惟有這件事耿耿於懷,「很生氣醫生沒有『留底』,難得可以看看自己的器官。」骨子裏的求知欲惹來我們大笑。四年後,她在港隊遴選輸給盧善琳,媒體總是標榜陳晞文「意外」落選,但她說:「失敗不是突現出現的結果。我鬆懈,失手,相反別人不斷進步,就像龜兔賽跑一樣。」

風起了平靜學習成為更好的人

很氣餒,氣餒得想過退役,直到偶遇中學老師,短短十來分鐘的談話,突然醒覺有些東西很短暫,錯過便沒法回頭。運動員生涯如是,人生如是。她沒有想過,那是她們最後一次見面,沒多久老師因為癌症逝世。對陳晞文來說,癌症一點也不陌生。曾經媽媽動手術切除腫瘤,而她遠在歐洲準備比賽。「我問過她,需要我留下嗎。她說不用,我便真的以為不用……」事後回想那年撞船,爸媽當晚便飛到英國。最脆弱的時候,怎麼可能「不用」?

懺悔換來的答覆是:「我當然想你在,但你要做正經事,正經事要緊。」眼睛潤濕起來,她會想,到底甚麼是正經事。大型運動會對運動員來說固然正經,家人也會嚴陣以待,「有次回家,房間突然很多透明樽裝水,才知道她請了風水師轉運。」當時反應哭笑不得,人大了,只剩下「媽媽真的很錫我」的醒悟。原來比起比賽,每通電話、每個擁抱同樣正經,更加正經。

「又到奧運年,怕嗎?」訪問最後,我認真看着她的眼睛。「怕自己太想去,但如果不夠想去,是不可能去到。所以盡力吧,再不行也要move on。」不是「戴頭盔」,而是風浪過後的平靜。忽然想起村上春樹說過:「命運就像沙塵暴,你無處逃遁。只有勇敢跨入其中,當你從沙塵暴中逃出,你已不是跨入時的你了。」就當作陳晞文最喜歡的作者,送給陳晞文的一句話,再合適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