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醫生擬免試註冊惹議 港府:並非為內地醫生鋪路

【本報訊】本港公營醫護人手長期短缺,港府擬容許合資格的海外醫生以「特別註冊」形式,回港在公營機構任職5年或以上,可在本港免試正式註冊,醫護界不少人就此提出反對。有關條例草案下月2日將提交立法會審議,政府前日(25日)回應部分網上評論文章,指文章內容失實,澄清條例並非為引入內地醫生鋪路,並稱執業試並非評核醫生水平的唯一途徑,海外醫生須受多重監管。

指要求嚴格 會作多重監管

政府在文中指,已多次強調申請成為特別註冊醫生的人,必須為香港永久性居民,而條例草案的目的,旨在吸引在海外的香港永久性居民醫生回流本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政府續指,不少國家均設有類似機制引入海外醫生,直指考試並非唯一取得正式註冊的條件,而海外醫生須受多重監管,政府對他們的要求較本地培訓醫生更為嚴格。政府亦重申,有關修訂並非要取締現時執業資格試的制度,而是在確保醫生質素的前提下,新增一條路徑讓海外醫生來港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

政府提到,現行註冊制度成效不彰,如執業資格試關卡重重、有限度註冊須每3年續期一次等,均令非本地培訓醫生數目大幅下降,而新增註冊醫生所佔比例由1992年至1996年間每年平均56%,下降至2015年至2019年間的每年平均13%。政府強調,尊重醫委會規管醫生的法定權力,條例草案並無繞過醫委會,負責制訂認可醫學資格名單的特別註冊委員會設於醫委會之下,委員會內將有4名醫委會代表,包括醫委會主席及3名委員。日後循新途徑來港執業的海外醫生仍須向醫委會註冊,並如其他本地醫生一樣受醫委會的紀律監管。

政府續指,《2021年醫生註冊(修訂)條例草案》將於下月2日提交立法會審議,冀議員及社會各界支持,讓更多海外醫生回流服務,以應對本港人口增長和老齡化對醫療服務所帶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