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矮有序 植樹良策 不傷人阻路 無懼倒塌

本港每逢風季塌樹處處,政府自2018年超強颱風山竹吹襲過後仍後知後覺,未有改善路邊樹木亂象。東方報業集團(下稱東方)再獻「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倡議馬路與行人路旁的植物栽種分多排,即使颱風過後樹木倒下,亦不會傷及路人,塌樹亦不阻路。專家亦指本港路邊種樹欠問責制,促統一及規劃路邊植物,減少大樹塌下引致堵路及傷亡。

山竹吹襲過後,政府接獲超過6萬宗塌樹個案,倒下的樹木堵塞主要幹道及街口,當年政府及民間動員逾萬人清理樹木,花逾一年才勉強清走塌樹。樹木專家亦揭發當局種樹不當及樹木空間不足等原因導致大量塌樹,加上路邊大樹過高,一旦塌下就隨時成「殺人兇器」,而過去10年至少3人被塌樹壓死,去年則至少6人被塌樹壓傷(詳見列表)。

應盡早採納 倘塌樹人車仍安全

記者巡視多區亦發現不少斜樹。尖沙咀彌敦道一棵榕樹45度傾向行人路並以鐵架支撐,該路段行人如鯽,若大樹倒塌勢會造成傷亡;大圍、沙田圍亦有路邊大樹傾向行人路,而大埔富善邨對出的山坡,多棵傾向馬路的大樹,高度足以橫亘4條行車線;金山郊野公園一幅護土牆上一棵大樹傾側,牆身現裂紋。

歸根究柢,塌樹壓傷人及阻塞道路的原因是規劃不周,高矮不分導致種下禍根,東方為此再獻路邊樹木種植理想藍圖,建議馬路與行人路旁的植物栽種要有規劃,種植樹木時共分多排,距離道路最遠的一行,如與路邊相距6米,便應種植只生長至5米高的大樹,因此當樹倒下,塌樹與道路仍有1米距離,不會壓到行人或車輛。

中間的一行應種植高2米的矮小灌木,不會阻礙行車視線之餘,亦避免樹木塌下時對道路構成危機。至於最靠近道路的一行,則以小花及草皮點綴,按時節更換不同顏色的植物,達致色彩斑斕、美化環境之效。

倡參考內地 聘專家訂樹苗標準

中華樹藝師公會會長歐永森指,分行種植植物的做法在內地早已實行。歐又指現時種植的路邊樹木並非由專業樹藝師挑選,選材及品種上有參差,導致颱風來襲時多處塌樹,若日後興建新道路或開發新區域,上述提及的分多排方案亦算可取,冀政府日後規劃路邊樹木時要慎思。

中文大學生命科學學院退休教授趙紹惠指,內地已有由樹藝師等專業業界制訂的樹苗標準,無論路邊種植或園境規劃都規範化,值得香港政府倣效。

發展局發言人指,樹木管理部門每年在風雨季前會按《樹木風險評估和管理安排指引》為高人流車流地區的樹木進行樹群檢查;規劃新道路工程項目時,政府部門會在路旁預留1.5米至兩米闊作連貫的綠化帶,並會種植合適的植物。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