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名患有先天性心漏病的兩個月大男嬰,上月底在兒童醫院接受修補手術後,出現「心臟傳導阻滯」併發症,料需終身植入心臟起搏器。有心臟科專科醫生指,手術後出現心臟傳導阻滯的機率接近1%,如患者需植入起搏器,對日後生活作息的影響不大。
先天性心臟病是嬰兒出生時已存在的心臟結構問題,其中以心漏最為常見,需施以手術治療。
一名母親日前在其社交專頁指,其兩個月大兒子於手術後出現心臟傳導阻滯併發症,料需終身置入心臟起搏器,她質疑醫生團隊決定出錯,欲索取其他醫生意見,惟兒童醫院醫生回應「你們別無選擇,全港僅我們有提供相關手術,除非回內地求醫。(You guys have no choice, we are the only place in hk that would do such operation,or you can try your luck in China.)」。
心臟科專科醫生梁達智指,每1,000名初生嬰兒中,便有3至5名患有先天性心臟病,其中心房間隔缺損或心室間隔缺損(統稱為心漏症)是最常見。他解釋,心漏症是指左右心房及左右心室之間的間隔出現孔洞,令部分血液不正常地可由左心房或左心室經間隔的缺損流向右心房或右心室,這些額外的血流量會加重心臟負荷,令心臟脹大,從而影響心臟功能。
梁指,治療心漏症需以手術修補,而手術後出現心臟傳導阻滯的機率接近1%,患者需要植入起搏器來控制心跳的速度和節奏,日後可如常活動,但每隔數年需要更換電池。
兒童醫院發言人指,院方曾接獲一宗家長投訴,會按既定程序回覆投訴人,而醫護團隊亦會繼續密切跟進病人情況,提供適切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