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市民外出意欲大減,捐血率亦相應下降。紅十字會輸血服務中心的血庫頻頻告急,呼籲市民捐血「開源」,新界東醫院聯網透過血液管理方案,以「節流」方式穩住血庫,例如為病人在手術前補充鐵質,術後以運動加快康復,減少用血需求。專家指危急病人輸血續命無可避免,但一般貧血或癌症病人,可透過口服藥物或注射針劑補充身體造血組織,自我恢復血液供應,減少輸血。
新界東醫院聯網病人血液管理及輸血委員會主席王紹明指,普遍貧血病人會認為只能透過輸血續命,其實此觀念並不完全正確,例如缺鐵性貧血患者,身體因缺乏鐵質,導致體內不能製造足夠紅血球,但只要口服及注射藥物補充鐵質,讓身體自行慢慢恢復製造紅血球的功能,問題便得以解決。貧血病人的治療不一定只是輸血,加上輸血過程中會出現副作用,例如發燒、敏感、溶血性反應等,若使用藥物能夠達致自我恢復血液,相關副作用對身體影響亦可避免。
他又指,該院數年前曾出現血庫告急,全院只剩下幾包血,導致一些大型手術要延誤,若血液數量能夠有效管理,治療上可更用得其所。該院在2至3年前透過用藥補充病人鐵質,相關方法應用在婦科、腸胃科以及腎科上,病人失血情況大大減少,例如進行切除手術的大腸癌病人,過去數年逾90%病人手術之前先服藥補充鐵質,他們術後出現貧血的情況下降近一半,輸血需求大大減少,同時病人身體更易於恢復,住院的時間亦隨之縮短。
王又指,口服藥物讓身體恢復造血功能的時間一般較長,若臨床情況下看見病人缺血加劇,便會注射藥物,一般3至5天便能恢復血液供應。萬一病人不幸地出現嚴重失血,例如嚴重車禍的患者,便無可避免要輸血,但血液管理方案在危急的情況下亦可發揮作用,例如可先透過輸血保住病人性命,其後再透過注射藥物,讓病人恢復造血功能,在合適的方法下使用合適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