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港經濟因新冠肺炎導致百業蕭條,外界連番炮轟政府抗疫無能,多名議員昨在立法會辯論《施政報告》致謝動議時,狠批政府抗疫不力,抗疫措施時緊時鬆、朝令夕改、進退失據,認為官員應掌握民意和反思,如何在施政上令市民有安全感和幸福感。
金融界議員陳振英批評,政府防疫措施時鬆時緊,認為政府應採取措施達致清零。他認為政府在配套設施安排方面不能掉以輕心,應鼓勵市民注射疫苗,對網上不盡不實的傳言,不能僅稱遺憾便了事,應正本清源,考慮更多有效方法,堵塞網上假消息。另一議員劉業強則以早前政府提出的抗疫措施為例,包括疫情記者會的安排改動、午市禁堂食、年宵花市等,認為這些政策是因政策局沒有掌握民意,導致錯誤推行,最終令市民受苦,政府應三思而後行和掌握民意,施政才能貼地。
亦有議員質疑政府抗疫不力,議員容海恩指出,雖然中央支持及要求港府採取「外防輸入、內防反彈」措施,但港府防疫抗疫措施不到位,頭痛醫頭、腳痛醫腳,不夠擔當、落後於形勢,令市民受苦。她促政府學習內地抗疫手法,落實全民檢測,嚴肅執行禁聚措施、禁足令及「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以達致清零,盡快通關。議員麥美娟質疑官員在抗疫方面是否同心,從抗疫工作可見公務員架構有問題,有部分「神隱署長、雲端局長」在政府呼籲抗疫期間,僅抱打份工的心態去行山和飲下午茶,簡直是佛系抗疫。她直斥食物及衞生局,雖然抗疫工作很繁忙,但疫情卻一直拖拖拉拉,外防輸入一直都做不好,導致市民受苦。
政府因應抗疫而推出基金救市,工程界議員盧偉國認為只是杯水車薪,作為負責任的政府,應在社會有困難時推出逆周期措施,而為應對公共財政緊張,政府應以創新思維廣開財路,如推出抗疫發展債券計劃,為應付各類防疫開支、支援各行業及為香港復甦後籌集資金。他又認為,政府持有8個基金作為財政儲備一部分,應特事特辦動用部分基金應急,待經濟好轉再填補。
飲食界議員張宇人指現時晚上商場依然人頭湧湧,認為政府應放寬食肆晚市,讓市民到餐廳用餐,解決人群在商場內聚集問題。加上農曆新年將至,他擔心局長年三十晚外出時,在街上見到一家大小、三代同堂「踎喺街度拎住燒鵝髀飯過年」。他認為政府不能每次因某些處所出事,就「揸咁緊」一律不容恢復營業,又指因健身室一直暫停營業,形容自己「呢排肥到豬咁,褲都着唔落」。
旅遊界議員姚思榮表示疫情令旅遊業陷入冰封,直斥港府所採取張弛有道的做法失效,令部門訂立政策時「時鬆時緊」。他又指去年推出的全民檢測參與人數不似預期,質疑如政府當時更警惕制訂更具針對性及果斷行動,就不會導致現時如此被動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