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過去一年肆虐全球,病毒亦在本港滲透社區各個層面,部分患者出現無症狀播毒,更叫人防不勝防。曾進行新型冠狀病毒隱性感染研究的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微生物學系系主任陳基湘指,第一、二波疫情時,每千人中只有數人是隱性感染,但料第3、4波疫情時,隱性感染人數大增10倍,即每百人中便有數人感染。預料本港年底可完成大規模疫苗接種,屆時市民或可恢復相對正常的生活。
中大醫學院去年4月曾欲招募數千人進行血液抗體測試,惟期間遇上第3波疫情,結果先後為約2,000名參加者檢測。陳基湘指,當時因第一、二波疫情病毒滲透程度不高,結果每千人中只有數人屬隱性感染,證明當時並無走漏很多患者。
為了解第3、4波疫情情況,中大醫學院正招募逾2,000人進行血液抗體測試,冀可在數星期內完成。陳解釋,因第4波疫情病毒滲透力比以往高出很多,多幢大廈出現數宗確診個案,但部分「早少少、遲少少」感染的個案未能透過病毒核酸檢測找出,估計現時社區的隱性患者比第一、二波疫情時多10倍,即每百人中便有數人感染。他續指,完成研究後可了解港府在甚麼情況下會走漏了個案,或研究政策會否出現甚麼漏洞,以幫助調整防疫策略,例如若發現有大量年輕人感染,可證明他們無病徵感染比例高,或在社交距離措施下仍有某些活動發生,再思考如何規管。
政府擬於下月開展疫苗接種計劃,陳提出,隱性患者感染後身體已有抗體,理論上有保護力,外國有研究證明抗體可維持7至8個月甚至更久,如市民最終發現自己是隱性患者,或不須急於打疫苗。
疫情發展至今,曾出現多種變種病毒株,且傳染力愈來愈強,陳坦言,「依家計疫情嚟講都未見到有咩好消息,即係睇唔到有愈來愈輕微狀的病毒株出現」,並提及疫情初期不少人希望病毒會如沙士(SARS)般逐漸減弱,「但其實真係無啲咁嘅情況出現」,憂慮長此下去疫情會持續向下。
疫苗的出現為遏止疫情帶來曙光,但港人接種意欲較低,陳認為情況並不意外,因新冠疫苗未試過在人身上進行大規模接種,要多些人接種方可建立信心。他又指,市民接種疫苗後可能仍會受感染,但對減低嚴重疾病有顯著效用,「到時好似冬天有傷風、流鼻水咁,大家都唔會咁緊張(疫情)。」他預料,隨着疫苗生產、大規模接種、向公眾解釋等,市民至年底可恢復相對正常的生活。
中大現邀請30歲以下及64歲以上人士進行新冠肺炎抗體測試,有興趣的市民可致電65905746報名。記者姚秀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