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對台工作方針,一直高舉兩面旗幟,一是「堅定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二是「堅決地粉碎任何台獨分裂圖謀,捍衞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第一面是文的旗幟,第二面是武的旗幟。因為大凡用到「粉碎」,就一定包含動武,包含軍事打擊行動。
這兩面旗幟從上個世紀80年代初公布,只是,那時還沒有「台獨」問題的發生,故動武的可能性是針對以下3種情況,一是台灣有可能「被外國拿去」;二是台灣發生大規模的動亂;三是統一問題不能無限期等下去。上述3條,北京領導人皆明確表達過。只不過,在和平統一是「時代主旋律」氣氛下,此3條在相關文件和宣傳中幾乎不提。過去30多年,北京對台「和統方針」在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上取得巨大成果,在經貿、社會、旅遊、人員往來、文化交流等領域鋪開十分熱絡,北京不斷向台灣「贈優惠,送大禮」。但是,事與願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不代表「祖國和平統一」就能隨之推進。
台灣方面在大撈好處、大收紅利的同時,對祖國統一愈加抗拒,愈加「去中國化」,愈加試圖永保「分裂現狀」。這緣故有內因和外因,內因是,台灣實現了民選政治,深藏台灣社會內部多年的「台獨」勢力,借選舉公開販賣「台獨」主張,且登堂入室,上台執政。外因是,中國的改革開放、國力走強、國際形勢變化、中美關係逆轉都令老美和西方要加大力度阻止中國統一,暗中支持「台獨分裂」。在內外兩大因素作用下,兩岸和平發展的局面遭到極大的破壞,和平統一變得渺茫。
更弔詭的是,台灣方面把從大陸「贈優惠」、「送大禮」撈到的外匯用之於向美國購軍火,把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獲得的好處用來破壞和平統一。過去一年,台灣從老美購武達到高峰。大陸以巨額優惠對台貿易,放數以百萬計的遊客訪台,讓其賺外匯,結果台灣當局用這些錢狂購「保衞台獨」、「阻擋統一」的軍火。如此,和統阻力豈非愈來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