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日前通過涉款5.5億元的「明日大嶼」前期研究撥款申請,但爭議未止,有環保團體更要求政府即時撤回計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昨於電台節目表示,將立刻展開為期3年半的研究,相信計劃會為香港帶來很大好處,強調過程有不同把關。惟天文台前台長林超英則對研究撥款通過表示失望,批評整個計劃「沒有需要,必有破壞」。
林超英批評,以往所有重大工程均需經過正式的「可行性研究」處理,明日大嶼計劃屬香港有史以來最昂貴的項目,理應最需要按正常程序處理,但偏偏走捷徑、倉卒行事,擔心會因欠缺周詳考慮,而「走冤枉路和花冤枉錢」,恐怕最終出事要由市民承擔後果。
在環境保護角度而言,林超英認為政府只顧及填海造地及賣地的金錢利益,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林指香港作為先進經濟體,理應致力履行於保護生物多樣性方面的全球責任,惟現時大規模填海興建人工島,會違反《生物多樣性公約》對保護生物多樣性的要求,會令香港蒙羞,損害香港的國際聲譽,非常令人洩氣。
新一份《施政報告》預計財政赤字高達3,100億元,面對外界質疑政府仍然強推明日大嶼計劃,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表示理解社會的關注,強調現階段將進一步探討財務融資、交通、環保等方面,並非明日就立刻開展填海工程,而計劃在不同階段,亦會由環境局、城市規劃委員會、立法會等把關。
被問到有沒有信心計劃不會超支,黃指工程預算只屬粗略估計,局方一直加強成本管控工作。政府早前將項目成本管理辦事處,升格至由發展局常任秘書長直接領導。而局方就2016年後開展的多個項目均未曾追加撥款,舉例與明日大嶼相近的東涌東填海工程,於工程進展或開支控制上均非常理想。
黃補充,整項明日大嶼計劃並非一定要由政府全數出資,可透過不同的融資方式進行發展,政府亦有補地價等收入,又指若研究工作順利,預計於2025年會作分區大綱圖修訂等法定程序,社會將於2025至26年視乎數據而決定是否推展整個項目,如果得到同意可於2027年展開填海工程,於2至3年時間內會有第一組土地可以建屋,於2034年開始入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