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碳研引入內地核電 83%人拒撐外購能源

環境局轄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昨日公布香港「長遠減碳策略」,委員會表示共收到7.1萬份意見,報告總結列出55項建議,目標在2050年或之前達致零碳排放。惟報告中建議長遠可透過區域合作減碳,即不排除向內地購入核電或再生能源惹起爭議。收到的市民意見中,有達83%市民表明不支持以區域合作方式達致深度減碳。多個環保團體亦表明反對此建議,強調核電為環境及人類帶來嚴重而長遠的潛在風險,使用核電達致目標並不可取。

委員會去年6月展開香港「長遠減碳策略」公眾諮詢,以制訂2050年的長遠減碳策略,諮詢結果原定去年底公布,但一直「冇聲氣」,延遲一年才於昨日公布。委員會解釋指,由於收到共7.1萬份意見,數量遠超預期,工作亦受到疫情影響,故報告有所延誤。

報告指,本港目標在2050年或之前達致零碳排放,並總結列出55項建議,涵蓋生活方式、建築能源、交通及能源等多個範疇,並以短中長期分階段設定目標(見表)。當中備受關注的能源範疇,提及「區域合作」建議,報告認為單依賴本地可再生能源,在短中期內未必能有效應付香港能源需求,輸入能源在減碳上扮演一定角色,因此建議可在中長期階段,研究能否向全球各地採購能源。報告又建議,可展開及參與有關如何安全地使用進口核能的深入研究,以提高能源效益和安全度。

區域合作少支持 委員會避答

委員會可持續發展策略工作小組主席黃煥忠解釋,有關區域合作的建議是面對全球,不是說只向或不向內地購電,認為只要能源足夠安全、潔淨及價格合理,即可考慮購入,又指內地是全球五大氫能國的首位,不排除可向內地購電,但強調並非只有內地一個選項。

從內地輸入核電及再生能源一直備受爭議,不少記者在會上追問收到的意見當中,有多少人反對區域合作,主席李國章未有正面回答,僅稱整體有90%市民支持減碳。但從會後發布的報告分析顯示,有高達83%市民對透過區域合作等深度減碳措施表示不支持。分析報告指,在發電的區域合作方面,有相當公眾意見表示抗拒從內地輸入低碳能源,並以不同的方式表達,其中有部分更混雜了當時反內地的情緒,但亦有部分關注內地核電的成本和安全性。

環團促安全發電 應改善城規

多個環保團體反對有關使用核能的建議。環保團體綠惜地球總幹事劉祉鋒指出,香港碳排放主要在發電上,要達到零碳排放的願景,環境局須聚焦發展新能源及節能。目前核電佔香港發電比例約25%,其對人類健康以及核廢料均有長遠風險,香港不能承受,當局不宜增加其發電比例。

綠色和平資深項目主任楊凱珊亦指出,切爾諾貝爾和福島核災禍延至今,可見使用核電的風險極高,遺禍深遠。委員會卻提議研究安全地使用核能,實置港人於潛在危險之中。認為政府應使用更安全的方法,例如發展可再生能源、提升建築物能源效益、改善城市規劃等,以達致在2050年前碳中和的目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