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制訂減碳策略目標,冀香港可在2050年或之前逐步邁向淨零碳排放,環保團體多表示歡迎,惟指本港目前減碳方面做得不好,且策略欠缺明確清晰的路線圖,如能定出路線圖及加入經濟誘因才能達標。
世界綠色組織行政總裁余遠騁表示,單是透過使用天然氣或更換電動車,均不能達到零碳排放的目標,最重要是製造經濟誘因去減碳,簡單而言是「減成本又有錢賺」,提供經濟誘因推動商界參與減碳,當中綠色建築空間很大,企業又可透過減碳,例如省電去換取金錢(Green Coin),創造綠色金融,才能有推動減碳的動力。
思匯政策研究所項目主任姚俊業指出,香港在碳排放問題上較其他城市簡單,排放主要來自能源、交通及樓宇能源耗用三方面。如定下優先次序的路線圖,商界就可跟從。他指本港在推動低碳交通方面做得慢,例如未有能源政策支援商用車輛減碳,致未能健康轉型;在安裝充電設施方面,政府各部門又未能協調統一政策去處理,有充電設施安裝的申請耗時長達兩年。
思匯年初做過調查,亦發現市民根本不知道自己可以做甚麼去支持減碳。姚認為政府應加強這方面的訊息,長遠而言,可持續發展委員會應定期檢討政策,並結集不同環保團體的研究及意見,作改善建議,定下清晰的路線圖,才能帶領商界及市民達到減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