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圍觀:四大土地問題不解 民怨難息

政府經常將房屋供應、社會設施短缺問題歸咎於土地不足,事實上,本港並非真正缺地,而是存在四大核心問題,包括分配不均、未予善用、土地淪為商品,以及將工程帶動經濟,故土地政策不公才是「土地荒」的主因。

先談土地不均問題,本港房屋土地的使用比例傾斜於私樓發展,基層住屋密度高,但佔用土地比例小,政府提倡公私營房屋數量為六四比,甚至七三比,但公私營房屋實際佔用土地的比例剛好相反。以東涌東私樓為例,居住空間理想;反之公共屋邨逸東邨,二十多幢樓宇近乎「密不可分」。

大型基建 部分缺乏需要

再者,政府未有善用土地,早於七十年代,本港已成為重要轉口港,需要土地作倉存,八十年代發生的「生發案」(有公司使用新界農地擺放鋼材,政府與該公司打官司敗訴),自此開啟了農地發展成貨倉的情況。多年來,政府未有認真處理,縱容地主以廉價出租農地作存倉生意,形成今日的新界棕地問題。而且,丁屋政策亦是另一個未善用土地的例子。

樓價高企源於政府奉行賣地政策,以地產托市,需要不停開發土地維持運作,房屋成為炒賣工具,政府推行的房屋政策卻以置業主導,美其名協助市民圓上車夢,事實上將公屋賣走,逼市民買樓,小市民不斷與樓價追逐,踏上萬劫不復之路,珍貴的土地資源,只為滿足國際大炒家。

政府大力發展基建,以工程主導帶動經濟,但不少大型基建只配合中港融合,並非港人有實際需要,如蓮塘口岸/香園圍口岸及港珠澳大橋,而且不少工程發展商為紅色資本,不斷開發土地資源只為滿足發展基建工程。

善用新界土地 重新規劃

中大地理及資源管理學系伍美琴教授提出「明日新界」概念,筆者認同政府應善用新界土地,將未被納入發展的數千公頃土地重新規劃,而非任由發展商囤地或縱容棕地擴展,當務之急需要重新思考土地分配政策,否則在權力架構不均,行政主導,立法會配合下,土地不公造成的怨氣只會有增無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