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圍觀:三年上樓 政府找數須有藍圖

由特區政府修訂《逃犯條例》而引發的一連串示威、抗爭浪潮已持續逾五個月,造成社會嚴重撕裂,動盪不安。較令人擔心的是,衝突中的暴力程度不斷升級,更加是沒完沒了,負面影響正輻射開去,影響各個階層,盡快恢復社會穩定相信是不少香港人的期許。

輪候公屋平均等5.4年

雖然政治訴求是今次事件的主軸,但對於政府施政不滿而積累的民怨也隨之而引發,不能否認的是,當前最令人不滿的施政首位是房屋問題。首任特首董建華提出的公屋「三年上樓」承諾,在今天竟變成為長遠目標。自二○一四年三月底,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首次觸及三年,隨後不斷上升,至今屆政府上任後,已升至四點七年,至今年九月底更高達五點四年,嚴重偏離了「三年上樓」的承諾,相信未來難免會再度惡化。

從二○一三/一四至二○一七/一八的五個年度作分析,一般公屋申請者的每年平均新登記宗數為二萬四千宗,而新的公屋單位實質建屋量平均每年為一萬二千間,加上每年平均淨回收約八千個單位,合共每年可供編配約為二萬間,目前租住公屋的需求大於供應量,輪候情況根本難以改善。去年底,政府調整了《長遠房屋策略》中的公私營房屋供應目標,由過去的六四比調整至七三比,公營房屋供應目標由未來十年的廿八萬間上升至三十一萬五千間。

設時間表爭取社會支持

然而,目標歸目標,現實歸現實,政府表示現時覓得土地興建公營房屋單位的數目僅為廿四萬八千間,距離目標尚欠六萬七千間,有相當大的差距,而且數字也屬樂觀預測,很大機會欠帳更多。再者,在公營房屋建設計劃中,未來五年出租公屋平均每年供應量仍維持約一萬五千間,與前特首梁振英上任初時無異。在短、中期方面,公屋平均輪候時間難見起色,「三年上樓」目標仍遙不可及!

前特首董建華回歸後首份施政報告中,在房屋政策上提出三項具體承諾指標,當中提出「在二○○五年年底前,將輪候租住公屋的平均時間縮短至三年」,當時平均輪候時間已高達六點六年,困難與挑戰極大,但敢於作出承諾、承擔。今天,現屆政府又能否展示出魄力,描繪恢復「三年上樓」的藍圖,提出時間表及路線圖,以換取社會加大力度,支持政府覓地,建屋安民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