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的區議會選舉能否順利進行仍是未知數,但全民皆知的是本港經濟因暴亂不息而直插谷底。最新失業率上升至百分之三點一,多個行業吊鹽水,基層手停口停苦不堪言。毋庸贅言,明年經濟更不樂觀,有團體促請政府為明年的財政預算早為之備,港府聽得入耳嗎?
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向來是港府施政最大特色,即使陷入特區史上最大規模的暴亂,官僚一樣不改被動應對、小修小補的作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先後推出三輪紓困措施,合共動用超過六百億元,看似大手筆,但成效不彰,按人頭補貼旅行社猶如杯水車薪,資助運輸燃料開支聊備一格,豁免一千幾百元的牌費更連小恩小惠也談不上。有團體昨日到政總外請願,要求港府不要只側重「派糖」等一次性措施,而是從根源解決問題,按不同經濟狀況分配相應的公共財政資源,與民共議,真正為基層對症下藥。
誠然,港府每年的財政預算案都是大同小異,長遠規劃欠奉,創新思維不見,空有冠絕全球的豐厚財政儲備而不懂得運用,甚至守財奴上身,早就為人詬病。君不見,歷任財爺只知「派糖」了事,退稅、寬免差餉、寬免商業登記費、綜援及生果金「出雙糧」等等,全部例行公事,無非敷衍,根本解決不了問題。早前勞福局局長羅致光為即將公布的貧窮情況數字「打底」,承認綜援無助脫貧,已預視愈扶愈貧變本加厲。有錢也扶不了貧、辦不了事,現在還面對突如其來的暴亂浩劫,基層不死才怪。
可以看見,回歸廿二年,產業結構不變廿二年。由董建華年代的這個港、那個港,到曾蔭權爵士的六大優勢產業,再到梁振英的做大做闊,全部光說不練,無疾而終,至今依然是金融和地產兩味。這種沒有實業支撐的經濟猶如空中樓閣,好景的時候加劇貧富懸殊,逆境的時候引發災難。現在樓市已出現輕微下調,暴亂又不知伊於胡底,有地產界人士估計,明年失業率可能高達百分之五,樓市隨之而暴跌,情況比沙士及金融海嘯更差。最近移民潮再次湧現,有能力的人紛紛棄港遠去,正是對林鄭政府投下不信任票。
屋漏偏逢連夜雨。中美貿易戰隨着美國參眾兩院通過針對香港的人權法案而急轉直下,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隨時告吹。目前香港已陷入經濟衰退,一旦中美全面開戰,中央無暇兼顧香港,香港如何自處?本來,投入大灣區發展將是特區未來的出路,奈何中港矛盾愈演愈烈,港府內部甚至存在一股同中央明抗暗拒的勢力,無異於自絕後路。再加上港府坐而論道,至今未見官員拿出長遠方案帶領香港走出困局、向前發展,在風高浪急的國際大潮下,特區遭受滅頂之災,恐怕只是遲早的事。
都說錢能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偏偏社會深層次矛盾積重難返,由經濟到民生,由扶貧到安老,由醫療到教育,全部急需解決,卻全部沒有解決,這顯然是人的問題。虛談廢務,浮文妨要,香港在廢官把持下,沉淪已是無可避免。